首页>
根据【作者:王晶,刘彦喆】搜索到相关结果 49 条
-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意义思考
-
作者:
王晶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脉络
意义
19世纪
英国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创作可谓是空前繁荣,并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社会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为现代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深入研究并梳理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脉络与意义,有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作出客观评价,并且也为我们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
战乱时期的日本女性文学
-
作者:
王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世
日记
和歌
女歌人
-
描述:
为了使从事日本女性文学的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日本女性文学的脉络,针对中世女性文学发展状况,采取综述和分论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的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主要以和歌为主,还有一部分日记文学。表明虽然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处于低谷,但并没有完全停止文学创作。
-
王朝贵族时代的日本女性文学-日本平安时期女性文学之管窥
-
作者:
王晶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怜物
贵族文学
随笔
日记
物语
-
描述:
平安時代是日本女性文學的第一個高峰時期。平安時代的女性文學在日本文學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描寫貴族生活的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不僅在日本文學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學史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它與描寫宮廷生活的清少納言的隨筆文學《枕草子》堪稱是日本古典文學的雙璧。同時“日記文學”也風靡一時。女性作家以道長全盛時期奢華的後宮生活為背景,進行了大量的文學創作,出現了女性假名文學的全盛時期。
-
动荡时期的日本女性文学——日本战后女性文学之管窥
-
作者:
王晶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后动荡时期
描绘真实人生
弘扬个性
表现自我
重视自身体验
-
描述:
昭和时期,尤其是昭和战后时期,是日本女性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由于新宪法的颁布,女性得到了解放,女作家们开辟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富有教养及知性的女作家辈出。战后的女性作家无论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同时所涉猎的文学领域也很广泛,不仅是小说界,在短歌、俳句、随笔以及日记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女性作家。论文首先纵观战后动荡时期的女作家发展态势,然后从各个文学形式的角度分别介绍并典型分析女作家及作品。
-
试比较中美女性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晶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因素
女性化
女性亲和力
文化结构
语言因素
-
描述:
其中的广告。
根据前人研究和经验所提出的三个假设被其后所做的研究结果所证明:1)中国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
-
内米洛夫斯基小说中的女性身份研究
-
作者:
王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犹太人
内米洛夫斯基
身份
女儿
母亲
困境
-
描述:
从17世纪至今,身份问题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战争导致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使得身份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界炙手可热的讨论话题,尤其是用来考察移民、亚文化成员、边缘群体以及在全球化中发生急剧社会转型的民族的身份认同等。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是出生在俄国生长在法国的犹太女作家,她以俄国十月革命、一战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论文从作家的特殊的身份入手,结合犹太民族的历史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探究这些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论文分七部分对内米洛夫斯基的身份及其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进行解读,
-
精美包装下的性别固定成见——论女性网站与网络女性频道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晶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频道
性别歧视
角色定型
精美包装
女性网站
-
描述: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网络传播的不断发展,女性网民的数量日益增多。面向女性受众的女性频道与专业性女性网站也相继出现,它们在女性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传播学研究中,关于“性别与传播”的研究历来是传播学学者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研究重点却多集中在女性在传统媒体中的形象问题上,对网络新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角色问题涉猎较少,或者认为网络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必将带给女性更为民主与自由的叙述空间。本文提出的假设是,作为新媒体的一部分,女性网站与网络女性频道虽然在技术
-
中美女性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王晶
黄贇琳
来源:
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视觉因素
女性化
女性亲和力
文化结构
语言因素
-
描述:
本文采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女性杂志中的广告形象,旨在从女性化倾向的角度比较目前两国年轻女性形象的异同。本研究采用文化结构理论(物质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的关系)以及广告与文化的关系(广告反映并塑造文化)作为理论基础,在具有相同读者群,近似内容和相同出版时间的原则下,选择中国的瑞丽和美国的HARPER’S BAZAAR各 6本作为研究对象,由具有双语背景的两个人从视觉和语言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广告。
-
来自女性学课堂的声音:一个质的研究方法情境侧记
-
作者:
于守艳
王晶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当女性学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力图参与到教育的主流,发挥性别视角在教育中的影响作用时,其批判与反思的锋芒指向了知识传统以及教育关系,女性学主张教学中要贯彻女性主义的精神,重视女性经验和话语对知识的参与式建构,改变教师作为知识持有者的权威地位,把教师也作为处在情境和历史中的主体之一,在知识把握和自我认同上注重个体经验的前提
-
佐多稻子与丁玲早期创作的对比研究※
-
作者:
王晶
张姗
杨鹏宇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佐多稻子
早期创作
丁玲
对比研究
-
描述:
丁玲和佐多稻子分别是中日两国极具代表性的左翼无产阶级文学家,她们同是出生于1904年,共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大革命时期,大致的人生经历也颇具相似性。本文将通过二人的早期生活经历和文学作品、创作题材、写作手法、塑造的女性形象和体现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后期文学创作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试图阐明在无产阶级革命蓬勃兴起之时,中日两国左翼作家的文学表现以及意识形态之异同,从而窥视出中日两国无产阶级运动发展趋势相左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