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春】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也是女性文学,也有鲜明特色——“十七年”女性文学论
-
作者:
王春容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十七年
英雄形象
新中国
冰心
人生追求
女性文学研究
三十年代
儿童文学
战士
-
描述:
1 在女性文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十七年”似乎没有女性文学,至少从主体意识到创作实际都未能显示出鲜明的女性文学特征,作为女性文学创作队伍的女作家群也没有形成……。的确,“十七年”没有象“五四”以后和新时期那样形成女性文学的高潮。但
-
同一个声音,不同的话语形态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形态
妇女
声音
中国
文学史观念
女性文学
源流考
同一
-
描述:
文学史观念的多元化和叙述视角的多样化标志着文学史批评话语的确立与发展。女性文学史著以其独特的文化立场和批评视角跻身文学史史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进一步证明文学史史学观念的变革及多元叙事的可能性,也证明了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它打破了男权中心话语霸权对文学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对女性本真生命状态的“寻找”
-
作者:
王春梅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找"精神
本真生命状态
女性文学
-
描述:
回顾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总可以从中体味到女性对于爱情、理想、事业的追求,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男女平等、双性和谐的渴求体味到一种执著的"寻找"精神。"五四""觉醒"的女性、新时期"自觉"的女性、今天"真实"的女人无不在彷徨与执著中寻找着属于她们自己的"本真"生命状态和那份真、善、美的情怀。
-
主体性与“东北女作家群”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女作家群”
主体性
审美转换
底层叙事
-
描述:
如果将地域文学置于现代性语境中,就会发现,与东北作家群相对应的还有一个东北女作家群。提出东北女作家群这一文学史概念,意在以性别差异为基础,运用女性中心批评视角重建女性文学传统;以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为轴心,阐发东北女作家群历史主体性、群体性的建构;以一以贯之的草根情怀和底层叙事的创作定位,概括其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从而为地域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新语境、新维度。
-
现代女性文化诗学的范畴及思想理路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理路
现代女性文化诗学
理论范畴
-
描述: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视阈中提出了"现代女性文化诗学"的中心论题,并从性别与性别权力关系、时空与女性文化时空、叙事与性别叙事、传统与女性文学传统四个方面阐释了女性文化诗学的范畴和思想理路.
-
女性文学的三种风格流派--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题之一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风格流派
研究论题
女作家
文学流派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诗歌
现当代
淑女
-
描述:
现代女性文学从开拓之日起,就为新文学流派锋起的繁荣局面作出过重要贡献。女作家们或者直接加入某个社团、流派,或者独辟溪径,以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成为“准流派”:而且随着女性文学日趋成熟,女作家的艺术探索精神和流派意识也随之自觉与强化,在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的兴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将性别诗学的建构作为学科建设目标:代辽宁大学文学院专版前言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性别诗学
学科研究方向
-
描述:
辽宁大学文学院将继续把女性文学批评作为学科研究方向,将性别诗学的建构作为学术目标,提升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高度,为女性文学批评的系统化、学科化而不懈努力.
-
也是女性文学,也有鲜明特色:“十七年”女性文学论
-
作者:
王春容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十七年
英雄形象
新中国
冰心
人生追求
女性文学研究
三十年代
儿童文学
战士
-
描述:
1 在女性文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十七年”似乎没有女性文学,至少从主体意识到创作实际都未能显示出鲜明的女性文学特征,作为女性文学创作队伍的女作家群也没有形成……。的确,“十七年”没有象“五四”以后和新时期那样形成女性文学的高潮。但
-
女性文学的三种风格流派—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题之一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现代女性文学从开拓之日起,就为新文学流派锋起的繁荣局面作出过重要贡献。女作家们或者直接加入某个社团、流派,或者独辟溪径,以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成为“准流派”:而且随着女性文学日趋成熟,女作家的艺术探索精神和流派意识也随之自觉与强化,在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的兴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文化研究
-
描述: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和话语形态: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一个高潮期,即文学史研究的性别审美视角确立时期,妇女文学史著作和“作家论体”批评成为该时期的标志性成果;20世纪80、90年代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多元文学批评思潮中突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文学史论等多种成果成批量问世,蔚为大观;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批评,进入文化批评的哲学、美学的更高层次,理论建构趋于成熟,女性学、女性文化诗学已形成一门具有世纪性和世界性的显学,女性文学研究队伍业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