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空间的建构与表达——以四大木版年画为考察中心
-
作者:
王凤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态美
木版年画
女性
性别意涵
-
描述: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及民俗功能一直备受民众关注与青睐。“仕女画”是年画重要的题材之一,其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为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不同文化载体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亦有不同,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表现,同时也成为“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礼俗中男性观看女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仕女画”成为男性视觉欲望消费的对象。因此,文章以木版年画作为文本,在呈现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的同时也窥探其中所隐含的性别权力关系。
-
从传统到近代:民间年画与中国女性生活*——以杨柳青年画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
侯杰
王凤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视觉文本
杨柳青年画
女性形象
-
描述:
杨柳青年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为研究中国女性生活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在传统中国,年画中的传统女性生活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再现。"仕女画"集中了很多女性形象,也反映了部分女性生活。在近代中国,年画中的女性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女性主体身份与社会角色也被不断重新定义,体现了民族主义话语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年画创作者乃至社会的期待。一方面,杨柳青年画艺术地呈现出中国女性从传统到现代的生活变迁及其性别关系、权力关系之调整,另一方面其也展示了视觉文本的独特魅力。
-
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看倡导母教——兼评《发现母亲》
-
作者:
王凤仙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母教
表达
妇女发展
-
描述:
本文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发现母亲》中的母教理论,指出,借助“民族国家”的男性表达实际是母教中妇女表达的缺失。今天的“母教理论”是对当今中国妇女运动的男权评价,也是对妇女角色冲突的男权解释,更是男性以民族的名义向妇女发出的呼吁。本文认为,母教的宗旨应是调动社会资源为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发掘妇女的聪明才智,分享她们做母亲的经验,参与社会(社区)政策的制定。妇女是母教的主体,这一教育是她们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她们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
NGO话语与民间妇女组织的自我认同
-
作者:
王凤仙
米晓琳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同
民间妇女组织
NGO话语传播
-
描述:
本文以西方主流NGO话语在本土的传播为路径,通过研究民间妇女组织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分析民间妇女组织领导者和参与者对自己组织的思考和社会角色定位,即他们的自我认同。分析认为,民间妇女组织自我认同在最近几年发生转变,即从关注妇女事业的民间妇女组织向关注公民社会发展的妇女NGO转变,这一转变与西方主流NGO话语在本土的系统传播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