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毕可珍,李丽】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西方女权主义的历史境遇
-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人类社会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理论
演进历程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
男性
美国女权运动
-
描述:
一、女性在西方的境遇长期以来,史书在叙述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时,几乎毫无例外地把聚焦中心"定格"在男性身上,对女性很少甚至只字不提。于是,人类历史成了男性的历史(his·story—history)。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
社会工作在融入女性主义观点後所面临的冲击与影响
-
作者:
李丽日
来源:
社会科教育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一九六0年代,西方世界第二波婦女運動之爆發,女性意識的抬頭與婦女對自身權益的爭取,已成為一股世界性的趨勢。其中,社會工作領域以其在價值體系與工作模式上與女性主義相彷,而社工員與案主又多為女性之故,無論在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上,皆深受女性思潮的影響。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討女性主義觀點,對社會工作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全文分為三個部分:首先,陳述女性主義與社會工作相似之處,由此可看出何以二者易於相互結合;其次,探討女性主義與社會工作在觀念與方法上的差異,意圖為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所面臨的內在矛盾做一解析;最後,則思考女性主
-
21世纪以来韩国汉文学研究的新动向
-
作者:
李丽秋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1世纪
韩国
东亚交流
汉文学
-
描述:
本文将21世纪以来韩国汉文学界新出现的研究热点问题概括为区域文学、日常化、女性文学以及海外体验与交流四大主题,对代表性研究及具体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在这四个主题中,前两者属于全新的视角,后两者则属于现有研究视角的延伸与扩大,尤其是海外体验与交流主题逐渐扩大为东亚文化交流,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日益增加。
-
中国女性文学与西方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思辩的文学批评理论,是因为中国文化观念中儒学思想对文本的言志和载道的习惯严重影响了文学批评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在客观的现实处境下,借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结合中国
-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张爱玲文本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父权制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批评
文本
亚文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肖沃尔特认为,现有的文学史是按父权制意识形态编写的,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成了被压抑的声音。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到:在更大的社会框架范围内,妇女自身构成了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影响每一位妇女的价值观念、规则、体验和行为而统一起来。
-
金云楚词文学研究
-
作者:
李丽秋
来源:
韩国学论文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技巧
官妓
忆秦娥
文学作品
汉诗
文学创作
朝鲜时代
早期作品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
描述:
一、绪论金云楚是朝鲜末期的代表性女诗人之一,她出身官妓,后成为金履阳的小室。由于这种身份的特殊性,使她一直都得以持续进行创作。尤其是在朝鲜后期女性大部分都热衷于国文创作的时候,她仍然坚持汉诗创作,并且留下了众多的作品,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她还作为主导者之一,积极参与了朝鲜时代唯一的女性诗社——三湖亭诗社的诗作活动,对于朝鲜后期女性文学有着重要贡献。
-
论美国女性在城市社区改良运动中的作用
-
作者:
李丽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社区改良运动
贫民区
美国女性
-
描述:
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社会由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进步女性发起实践的深入定居在城市贫民区中的城市改革运动,旨在帮助解决大城市中因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而产生的社会和工业问题,也有人称之为“定居救助运动”或“安置所运动”,这两种名称涵盖范围太小,不能准确反映运动的实质。在我看来,这场运动不单单是一种社会救助行为,更是一种完善社会机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改良运动,而运动主要是以各社区为大本营展开工作的,“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更能准确体现运动的范围与性质。女性在社区改良运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她们从运动初
-
追寻与超越:华美女性文学身份政治的诉求与纯粹艺术的探寻
-
作者:
李丽华
朱志娟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探寻
身份建构
华美女性文学
双重挑战
-
描述:
论文从华美女性文学的源头水仙花的命运开始追溯,并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的多部文学作品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笔为剑,透过文字,一方面表达对性别、种族身份的政治诉求,一方面应对来自族裔内部的批评,透过作品平衡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梳理中国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的关系、华裔女性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之间的关系、华裔内部民族中心主义者的批评等一系列与身份政治相关的问题,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文化政治身份重建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天赋。
-
历史编撰学与后现代主义
-
作者: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李丽君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语言学转向
历史认识
后现代主义
书写历史
-
描述:
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价值观展开了激烈批判,而那种现代以来面向社会科学的历史编纂学也由此发生了巨大转变。后现代主义历史学的两个核心观点,即历史无统一性、方向性或连续性,以及历史文本乃是根据推理和语言建构而实现的,都对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过去20年中,文化史,包括日常生活史、妇女运动史等研究兴盛了起来,地方性和社会个体得到了大幅度的强调。然而对历史编纂学影响更为深远的却仍是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确信过去的真实性,知晓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遵循共同的理性尺度,容许历史阐释的多样性,或许
-
华美女性文学的身份政治
-
作者:
李丽华
杨政红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美籍女作家
身份政治
族裔与性别
华美女性文学
-
描述:
身份/认同是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话题,凸显了压制和反抗之间的张力。华裔美籍女作家的作品里刻画了在地理迁徙、文化移植和杂交过程中,华裔所面临的性别身份/认同的潜在冲突和矛盾,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动态、开放的族裔和性别身份/认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