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林舟,齐红】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心灵的守望与诗性的飞翔——林白访谈录
-
作者:
林舟
齐红
来源:
花城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诗性
写作状态
生命理想
小说创作
小说写作
女性写作
林白
心灵
女性人物
-
描述:
作为一名女性小说家,林白在她的小说中所展示的世界,给人的最为直接而强烈的印象或许就是它那不可羁縻的激情的洪流,它拍击乃至冲垮了小说的陈规俗套筑起的堤岸,在一片汪洋恣意涌聚的风景中,突现出撤除了任何遮拦和屏蔽的心灵。从根本上说,这是从重重重压下耸身挺立的女性的心灵,她柔软而敏感的触须,从女性的角度贯通起当代生活斑驳的光影和沉滞的阴云。在对这样的心灵的接近中,我们看到了林白作为女性写作者将对生命存在的深切体验和超越意向,化解为快意自由的叙述语流,诗性的光雾从中升腾起来,女性生命个体对自我的确证、对非我的拒斥以
-
二十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
作者:
齐红
林舟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二十世纪末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女性文学批评”(或“妇女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几次命名的变化,其中每一种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及女性写作的文化心理期待,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因此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向我们展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足迹。
-
心灵的炼狱 新时期女性文学专论
-
作者:
齐红
来源: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研究
-
描述:
本书分两篇“女性的自塑”、“女性的他塑”。研究了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的自我意识、家园意识、生命意识、乡土意识、爱情观念以及男性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创作心理,男性作家笔下的都市女性形象,女性苦难的审美表现等内容。
-
女子院校特色办学探究
-
作者:
欧阳林舟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课程
女性研究
女子院校
-
描述:
特色办学是中国女子院校的共同追求。这些院校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探索最优的女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女性研究,开设女性学课程,推广社会性别意识,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探索女性教育规律。女子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也开始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并出现分化的趋势,尤其是女子院校的办学在学生中的认同、认可度还不高,这给女子院校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院校的再兴及发展研究
-
作者:
欧阳林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女性学
家政学
女子院校
性别
-
描述:
从世界第一所女子学院建校起,女子院校的存在与“女子要不要受教育”、“女子应受何种教育”两个问题相关。社会由于性别歧视,在男性普遍接受教育的时候,对女性是否要受教育基本上是否定的。在西方女性主义者的积极争取下,女性获得了受教育权;为了证明女子不但是可以接受教育的,而且是可以和男子学习同样难度的内容,西方女子院校开设与男子院校同等标准和内容相同的课程。当基督教会女子院校在中国开设女子学院的时候,她们秉持的正是西方女子院校办学理念。世界各地女子院校的设置成为人类向男女平等社会过渡的重要教育形式。中国在“强国保重
-
女性:在“新”与“旧”之间——凌叔华小说论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凌叔华
现代
女性
-
描述:
在上个世纪的女性写作中,凌叔华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女性人物群体——“高门巨族”的女性。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些女性身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而凌叔华本人作为同样出身于“高门巨族”的女性,她对笔下人物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有理性的审视,又有本能的辩护,这注定了她批判的不彻底性。
-
女性文学与文化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指向性
主持人
关键词
历史
女性
-
描述:
主持人语:如果要对本期三篇文章的共同"指向性"作出一个描述,那么我愿意选择"看见"作为关键词。三篇文章分别选择了三位女性作家作为研究个案—吴绛雪、徐小斌、林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女性—"看见"渐行渐远的历史,"看见"历史深处那越来越模糊的女性面影,"看见"女性的镜中之我,"看见"欲望、"介体"以及情感的深陷与迷离……然后经由这些看见那锁闭在社会面孔背后的
-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困境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下文学
女性生命
性文学
精神困境
职场小说
黄佩
存在主义哲学
救赎之路
女性解放
知识女性
-
描述:
主持人语:从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人生来就会陷入各式各样的困境:自我与他人的矛盾,自由与法则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碰撞,人类对理性、和谐的追求与自然生存有限性之间的“断裂”……而作为女性,更有一些伴随性别因素而来的个体困扰,比如身体的弱势、社会的歧视、文化与道德的束缚、男性的干涉骚扰与权力控制,以及因以上诸种原因导致的生存空间的逼仄,等等。如何面对并克服、超越这些人生的困境,对每一个现代女性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三篇文章关注的正是当下文学写作中涉及的女性困境问题。知识女性因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相当程
-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情感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主持人语:仅就概念而言,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在“文革”后的批评领域就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命名”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关乎这个研究领域的观念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女性文学研究”更多强调纯粹的文学批评;80年代中后期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将西方性别理论的诸多体系引入中国的文学批评话语,对女性“权利”的主张与强调使女性文学批评沾染了一些强权色彩;至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定义方式悄然将研究中的权利色彩淡化,性别研究的范畴
-
女性文学与文化:叶弥研究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协副主席
范小青
《收获》
性文学
文学刊物
小说叙事
中国作协
文学奖项
鲁迅文学奖
个体情感
-
描述:
主持人语:对于寓居太湖畔的叶弥来说,2014年的夏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她的长篇小说《风流图卷》在文坛最具说服力的大型纯文学刊物《收获》上发表,短篇小说《香炉山》获得国内最高文学奖项之一—“鲁迅文学奖”。现为中国作协会员、苏州市作协副主席的叶弥,当年以中篇小说《成长如蜕》惊艳文坛,十年之后,她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被中国影坛最具个性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