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川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的传统美: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为中心
作者: 张书杨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川端文学   文本读解   传统美   女性形象  
描述: 众所周知,1968年秋,川端康成作为日本作家,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以其独特的文学美,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欢迎,一跃成为日本文学传统美的旗帜。他在斯德哥尔摩获奖时演讲的《我在美丽的日本》以及续稿《美的存在和发现》、《日本文学之美》中直接阐述了日本文学传统美所给予自己的滋养。这种美似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川端文学中所描写的女性美,“因为女性比男性美……女性将永远成为作品的基本主题。因为它不会改变” 。但是,这些作品中清纯美丽的女性无不显得悲凉,命运多舛,令人怜悯。她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
华语流行音乐歌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994-2006)
作者: 杨雅琼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体制   流行曲   歌词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去关照社会状况,提醒人们消除性别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或歧视,以期建立两性平等和谐的关系。本文希望以流行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女性形象的问题,了解对女性制约的情况。 鉴于“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如此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以及评奖的权威性,本论文选取了“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从1994年创办以来至今共12年的最受欢迎歌曲以及1998年第五届至今的神州音乐特别推荐奖最佳歌曲奖中扣除歌词内没有女性形象的歌曲。把歌词中呈现的女性形象(形貌、行为特质、角色、两性关系等)的特征加以分类、
金基德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杨舒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基德   电影观   女性观   主题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入手,研究韩国导演金基德影片所体现的女性观及电影观。除引言、结语外,主体分三章九节进行论述。 第一章:按照金基德惯常的对生物性的关注,以及生物性与女性身份的关系,大体区分了金基德影片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皆带有或浓或淡的“性”意味,但仍可细分为妓女、妖女、圣女、无身份女性四类,这四类女性只是电影里的一个符号:“镜”与妓女、“恨”与妖女、救赎与圣女、原始无身份的女性……她们每一个的背后都隐藏着导演独特的电影学、文化学观念。对于第一类女性,金基德从“镜”式思维出发,采用“置换”的方式,设置了
中希神话女神形象的比较
作者: 杨洁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女神   比较   希腊   中国  
描述: 狭义的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中国和希腊是屹立在东西方的两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它们分别创造了风格各异的女性神话世界。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女神故事凌乱短小,缺乏系统性,而希腊则有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备的女神世界;另外,希腊女神与世俗生活很接近,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而中国的女神形象是“人兽同体”,难以找寻人的性格特征;此外,希腊女神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而中国女神则具有奉献精神,精神美重于外貌美。 论文还分别从历时性
跨文化的流动:女性主义对中西传播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 杨喆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性别与传播   媒体再现   女性主义  
描述: 该文通过中西女性主义发展历程的比较,探讨女性主义思潮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概述女性形象的媒体再现,分析女性主义传播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中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伴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思潮逐渐与各学科结
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论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年轻女性形象
作者: 杨萍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   年轻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福克纳是公认的20世纪美国文学巨匠,由于他对文学的卓越贡献,被授予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各种传统的和创新的手法,深刻而全面地探究了美国旧南方败落的根源,也暴露了处在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人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他对于人物心理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小说形式和创作手法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创新,赢得了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高度赞扬。 福克纳一生创作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一百多部短篇小说。虽然其短篇小说不像长篇小说那样受到极度关注,但也蕴含着不朽的艺术价值,而且自从关于他的短篇小说
从静默到飞翔:浅析法国女性写作之路
作者: 杨庭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双性写作   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   男性写作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性无史,女性无言。人类千年文化思想的历史,就是一部“男性中心”的话语历史。 20世纪70年代,法国文坛迎来一场纷纷攘攘的女性主义写作以及文学理论的浪潮。欧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试图在文学的领地重新盘点和改写女性缺席的历史。这种全新的女性视角,重新审视文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澄清菲勒斯话语掩蔽的女性旁置和缺席,建立新型的女性话语,从而突出男权文学传统的重重樊篱,掀起一股女性主义文学的“她”世纪。 这些备受争论的“女性话语”、“身体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家那里。例如:埃莱娜•西苏所谓“女性写作”
近十年来我国女性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 杨文珠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学   女性学   文献计量  
描述: 女性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之后是随西方女权运动的开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女性学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才由西方引入我国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女性学的发展成果还是相当显著的,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性别观点的引入,中国的女性学利用西方女性学的观点结合中国女性实际问题,探索并逐步形成中国本土女性学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中国女性学从无到有,学科领域不断拓宽,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对某一段时期这一学科的发展状况进行回顾、总结有利于这个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经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