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性爱意识
作者: 李玲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五四   性爱意识  
描述: 女性性爱意识的现代觉醒是"五四"女性主体性觉醒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向父母争取性爱权利,到审视男性世界、辨析性爱标准;从坚守禁欲的爱情观,到建立灵肉相统一的性爱观念,"五四"女性文学在发展中逐渐培养出健全的女性性爱意识.
易性体验与两性平等——致舒芜老师
作者: 李玲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性体验   两性平等   男性主体   男性中心意识   批判   性别批评   女性文学   男性世界   女性主体性  
描述: 你们让我更自信地觉得性别批评不是"娘儿们"既无关紧要也拿不到台面上的呓语,它确实是关乎生命合理性、关乎文化合法性这样的大事。
主体间性与中国现代男性立场
作者: 李玲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的确定,是鉴于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化进程中一次静悄悄的学术转型。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正在由女性而转向性别,与性别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开始进入我们的学术思维,这次研讨会正是对这种转型的一种回应。性别作为关键词,对女性文学研究来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是因为性别这个概念所涵盖的是男女两性,这样女性文学研究就是以女性文学文本为主,同时又将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女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写实走向
作者: 李静   来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走向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描述: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原则(文学的客观真实性),思维方式(典型性思维),特征性手法(真实而典型的细节描写等写实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在现实主义三个层面上,显露出新的写实趋向:采取自传体、半自传体或回忆录的文体形式,通过对女性自恋、自爱、自慰、性爱或肉体狂欢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患有幽闭症而性格怪癖或者放纵欲望的女性典型,发现了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与遮蔽的女性生活空间,颠覆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表现出较强的批判精神和自审意识。但是狭窄的个人视角、欲望的偏执、肉身
朱淑真诗词在宋代传播与接受考
作者: 李静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诗词   传播与接受   朱淑真  
描述: 朱淑真是我国女性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诗词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她的文名在宋代并不彰显,本文从宋人口传、专集出版、选本、评论等几方面考究当时对朱淑真诗词传播与接受的情况。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境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爱情婚姻危机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
女性文学批评的原则
作者: 李玲   李修建   来源: 陕西教育(理论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原则   女性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男权文化   男性人物   性别关系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和谐  
描述: 一批评的原则:女性批评与美学标准李修建:各位朋友周末好,现在网聊开始,今晚我们请到的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李玲教授,网聊主题为“女性文学批评的原则”,下面先请李老师就该主题的基本观点作简要陈述,然后大家进行提问交流。李玲:女性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是以两性平等和谐为价值理想,批判文学想象中所存在的种种霸权意识。由于已有的文化具有深厚的男权积淀,当下的女性文学批评必然更倾向于确认文学想象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批判文学想象中的男性霸权意识。也就是说,强调两性和谐不应该以牺牲平等这个正义立场为前提,而恰恰要把两性平等作为两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