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龙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作者: 李玲燕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体验   形象塑造   女性  
描述: 古龙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他个人经历及其个性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有类可循,且在细节之处塑造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大致可分为具有圣母情结的儒家女性、女"浪子"、天赐聪颖的坚强女子、复仇女神、心理变态的女人等五种类型。
港台文学研究古龙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作者: 李玲燕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港台文学研究古龙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运动史
作者: 李静之写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运动史
《萨琳娜》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蕾切尔   女性沙文主义   萨琳娜  
描述: 《萨琳娜》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罗恩·拉什的代表作,书中作者精心塑造了萨琳娜和蕾切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以此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女性沙文主义的批判和两性平等的主张。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形象探微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内心   伊豆   日本文学   爱情   日本传统文化   社会下层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一、《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形象概述——以薰子为例《伊豆的舞女》作为日本文学当中具有很强影响力的重要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十分成功的形象。结合川端康成日后的著作当中对女性形象把握的总体趋势,本文选取女主人公薰子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薰子是本书的女主人公,是一名年仅14岁的日本艺伎。作为日本社会下层的艺伎,薰子饱尝了生活的
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男女两性异同观   杰克·伦敦  
描述: 杰克·伦敦这位一向以塑造男性英雄式人物见长的作家也十分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对他所处时代的女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在作品中塑造一大批有别于传统定义的女性形象,杰克·伦敦让世人看到了他进步的女性观。
《血腥伯爵夫人秘史》中的“血腥女伯爵”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伯爵   爱情悲剧   双重人格  
描述: 影片《血腥伯爵夫人秘史》是以匈牙利著名的女“吸血鬼”——伊丽莎白•巴托利的历史为蓝本改编而来的。电影摒弃了历史中对伯爵夫人的病态描述,通过讲述她传奇的人生经历,不但让观众了解到这场由爱情引发的血腥惨案的始末缘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女性人物形象,而正是这种双重人格从根本上导致她的爱情悲剧。
《血腥伯爵夫人秘史》中的“血腥女伯爵”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伯爵   爱情悲剧   双重人格  
描述: 影片《血腥伯爵夫人秘史》是以匈牙利著名的女"吸血鬼"——伊丽莎白.巴托利的历史为蓝本改编而来的。电影摒弃了历史中对伯爵夫人的病态描述,通过讲述她传奇的人生经历,不但让观众了解到这场由爱情引发的血腥惨案的始末缘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女性人物形象,而正是这种双重人格从根本上导致她的爱情悲剧。
尼泊尔人类学研究的东方主义范式——兼论人类学知识本土化之必要性
作者: 李静玮   来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尼泊尔人类学   人类学本土化  
描述: 在尼泊尔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外国人类学家的成果颇为丰硕。然而,外国学者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观点往往以其本国的知识界为立足点,其于研究地的应用性则较弱,体现出学术研究上的东方主义倾向。在尼泊尔研究中,这一倾向主要体现在宗教、社会结构、女性研究和生态/经济四个领域,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四类东方主义范式。这四类范式与尼泊尔本土应用之间表现出相互分离或是部分分离的情况,体现出人类学学科与知识本土化的必要性。
历史与困境:夹缝间的西方女性人类学
作者: 李静玮   来源: 世界民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学   西方女性人类学   女性主义人类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西方女性人类学发展的进程当中,女性主义和人类学主流范式对其面貌的形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别于女性主义人类学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强调,女性人类学是由女性学者完成的人类学研究与民族志撰写,或以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完成的女性研究。本文从女性人类学诸理论范式出发,对这一分支在发展中所遭遇的批评和困境进行研究,试厘清其与女性主义及人类学的渊源。经分析可知,女性人类学边缘化的地位来自女性主义和人类学之间既相容又互斥的复杂关系,具体研究上则表现为非男性、非西方和非女性主义的特点。
< 1 2 3 ... 9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