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玲,李静】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境
-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爱情婚姻危机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
-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惑
-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精神危机
-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性,本论文
-
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辛西娅?欧芝克《大披巾》新解
-
作者:
李静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披巾》
欧芝克
罗莎
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
大屠杀
-
描述:
辛西娅·欧芝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女作家,享有“美国文学殿堂中的雅典娜”的美誉。在欧芝克的众多作品中,《大披巾》集中体现了她的创作风格。然而,由于受到男性主导的美国犹太文学的影响,研究者大多关注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犹太性,未深入探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这一视角来对这部小说做新的解读。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概述欧芝克的生平和作品,介绍《大披巾》的情节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主体
-
《杀死一只反舌鸟》的空间解读
-
作者:
李静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珀·李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杀死一只反舌鸟》
心理空间
-
描述:
哈珀·李是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之一。《杀死一只反舌鸟》是她唯一的一部出版的小说作品。该小说在发表后,迅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1961年获普利策文学奖。哈珀·李也因她对文学的杰出贡献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20 世纪以来,空间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当下的时代是空间的时代,空间是任何权利运作的基础。本文利用福柯的空间理论来解读哈珀·李的小说,着重分析小说中营造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揭示小说中蕴含的空间与权利的复杂关系。哈珀·李的小说中创造了一个充满了规训与监禁的异托
-
身份与社区: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的人物研究
-
作者:
李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社区
自我
和谐
-
描述:
托妮·莫里森,美国作家,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小说始终根植于黑人传统文化,擅长探讨历史主题,有着优美流畅的笔调和富有诗意语言,生动细腻的刻画了一群美国黑人形象。她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的黑人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表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探索了黑人自我和黑人心灵。《秀拉》是她的第二部小说,其主题涉及种族主义,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姐妹友谊等。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探讨了个人如何在黑人社区中找寻自我身份的艰苦历程的主题。 本文试图从人物分析的角度来
-
女性主义视角下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研究:以太原、临汾两市为例
-
作者:
李静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体育参与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职业女性体育参与,从女性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她们参与的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为获得详实的研究材料,以太原、临汾部分职业女性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对所调查的职业女性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职业女性体育参与因子正交最大旋转,对职业女性的体育参与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认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研究,是帮助职业女性纠正不平等倾向和实现体育参与机会均
-
以词为诗·引禅入诗——朱淑真诗歌特色研究
-
作者:
李静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以词为诗
引禅入诗
朱淑真
-
描述: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是唐宋以还,闺阁篇什流传最多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论在思想,还是艺术,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都有着等同于李清照的地位。本文立足于朱淑真的诗歌特色研究,从其诗歌的情感倾向、诗歌的意象、结构等基本元素入手,结合南宋的时代背景、文学创作倾向、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心理,分析其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有别于宋诗的特色,以及诗歌表现出来的禅佛思想和审美倾向。把握其诗歌以词为诗,引禅入诗的特征,从而对朱淑真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有进一步的体认。全文共两大章。绪言部分综述朱淑真生平事迹以及研究
-
论女性自然观的构建:以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的三部女性小说为例
-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文学批评
三次浪潮
女性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自然观
-
描述:
本论文旨在系统研究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下自然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构建,全面考察英美生态文学批评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论文不仅着重探讨了每次生态文学批评浪潮的思想内涵、三次浪潮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传承关系,而且对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女性小说家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态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剖析。论文以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位女性作家安娜·詹姆森、托尼·莫里森和露丝·尾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依据,以文本分析为方法,深入探讨了她们作品中所反映的
-
失笼的舞者
-
作者:
李静丽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漂泊
自我身份
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伴随着现代女权运动在全世界的高涨,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自我身份意识的觉醒中,从历史的重压下浮出历史地表,以女性为审美创造主体,从女性本位出发,表现着明确的女性意识和女性
-
迁移过程中的身份重塑—析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的《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三部曲
-
作者:
李玲玲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
身份
迁移经历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
玛丽·麦昂尼
-
描述: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1870-1946)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通过鲜活的人物塑造与深刻的心理描写极大丰富了澳大利亚文学传统。在她的代表作《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1930)出版后,她还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是由《幸福的澳大利亚》(1917)、《回家》(1925)、《最后的归宿》(1929)三部作品组成的三部曲。目前对《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这部作品的研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批评家们大多聚焦于男性主人公—理查德·麦昂尼却忽视了对女性主人公—玛丽·麦昂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