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中的漂泊人生―评王安忆小说《富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晓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泊人生   城市底层   隐忍坚韧   女性形象  
描述: 《富萍》以上海作为人物生活的场景,反映的是上海底层社会一群保姆的生活画卷,小说同样以王安忆擅长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主角,以扬州乡下女孩富萍凭借自身努力留在大城市上海生活的经历为主线,摹画出一个个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为留在城市而经受住种种漂泊生活的磨砺与艰辛的女性形象,是王安忆对城市女性“韧”的生活的又一首赞歌。
泪水中的温情
作者: 李晓倩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泪水   纯化   异化  
描述: 《碧奴》是苏童描写女性的一大力作,作者用唯美的文字、忧伤的笔触、独特的才情向读者展现出一幅美丽而又曲折的寻夫画卷,谱写了一曲爱情、人性的赞歌。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碧奴这个充满张力的善与真的女性形象的赞美,碧奴的千里寻夫之路实际也就是践行人性和人道主义之路。本文拟从碧奴对生存的抗争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出发,探求这部作品中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解读《牧师的黑面纱》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
作者: 李晓琳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罪   偏听偏信   忠贞不渝  
描述: <牧师的黑面纱>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短篇小说.牧师胡珀的未婚妻伊丽莎白是小说中唯一重要女性角色,虽出现不多,但对主题的体现起了显著的作用.本论文解读的是<牧师的黑面纱>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据分析她是一个偏听偏信而又忠贞不渝的女性形象,同时是小说中原罪的宗教形象的代表,通过对她的刻画,作者展现了小说的主题,并且让我们对小说脉络有了客观的把握,对历史社会有了重新的认识.
情感故事中的女性呈现: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晓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专栏   女性形象   生活消费类报纸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具体的女性形象,在描述现象的同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中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
论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形象
作者: 李晓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作品   南方历史文化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描述: 作为福克纳的女读者,我对他作品中以南联邦妇女,南方淑女,白人母亲,老处女及黑人保姆为代表的南方妇女典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本文旨在立足于南方历史文化的大框架中,研究福克纳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在福克纳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女性的两个主题一是妇女,无论贫富,黑白,都遭受着南方父权统治的无情迫害;二是整个种植园思想体系赖以生存的严格的种族、阶级、性别范畴正在尚未从内战失败和重建耻辱中恢复过来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南方迅速瓦解。|As a female reader of William Faul
永井荷风中后期小说的创作特征:以“形影相弔”为中心
作者: 李晓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德烈·纪德   形影相吊   中后期小说   永井荷风  
描述: 永井荷风(1897—1959)作为日本近代耽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永井荷风的创作贯穿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创作题材涉及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可以说是一位能与森鸥外和夏目漱石比肩的文豪。永井荷风从青年时起就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国留学期间自学法语并大量阅读法语原文书籍,深受佐拉和莫泊桑的影响。他的创作前期受到西方自然主义的影响,发表了一系列作品;中后期则受到当时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此同时,永井荷风青年时代流连花街柳巷的浪荡经历和
模糊语视角下《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解读
作者: 李晓艳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苔丝   命运   女性形象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托马斯·哈代的典型悲剧小说代表作,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小说描绘了苔丝飞蛾扑火般的短暂一生,苔丝作为丧失话语权的女性缩影,也是哈代塑造的经典女性人物典范。本文尝试从模糊语言理论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模糊语形式进行评析,以期为相关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上海女孩》中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后现代女性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情谊   突围   珍珠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话语霸权  
描述: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被男权话语压制,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经历的描述中以被动的方式塑造。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叙述母女情谊、姐妹情谊对男权话语霸权的反抗,实现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菲勒斯"(phallus,译为"阳具"),是男权的隐喻符号,他将男性的生理特征转化为社会秩序上的优越性,而利用女性生理上的"缺失"规定男优女劣、男尊女卑,肯定男性的权威,以父权制的正面价值建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命运叙事
作者: 李晓红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女性命运   历史思考   女性形象  
描述: 莫言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社会生活、身体表达三方面书写了父权制文化重压下女性的命运遭遇。莫言用长篇小说凸显了女性生命的本能释放,赋予了她们更多的独立权,他以男性化视角,为女性命运叙事发展创造了新思路,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本文从叙事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层面,对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叙事进行探究。
从五个离婚的女性看美华新移民小说女性意识的演变
作者: 李晓鸥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道德   美华新移民小说   离婚女性  
描述: 1995年到2010年,美华新移民小说中离婚女性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梦里》、《美国爱情》、《美国情人》到《白日飘行》,女主人公离婚逐渐获得了合理性,可看做新移民女性对男权保守的"进阶突围",但婚姻道德始终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1996年张慈在美国出版的小说《浪迹美国》通过谢思羽反叛婚姻道德的方式消解男权,显示出美华新移民小说中少见的激进女性意识。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