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解读《琥珀》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王新春   李春光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琥珀》   女性主义  
描述: 《琥珀》是一部经典的历史言情小说。女主人公琥珀正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本文通过应用女性主义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诠释她的双重性格,实现对琥珀这个人物的全面分析。
《白鹿原》的人物命运审视
作者: 李春梅   巩鹏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宗法制度   白嘉   整篇小说   人物命运   男性人物   朱先生   《白鹿原》   女性人物形象   农民群体   子霖  
描述: 《白鹿原》是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秘史,从而展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它以白鹿村为背景,在那个号称"仁义村"的地方,白姓与鹿姓两大家族明争暗斗,充分体现出了农民群体的那种小我思想,反映了那时候人性的本质。小说中的白嘉轩、鹿子霖、黑娃、鹿兆鹏、白孝文等男性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田小娥、鹿兆鹏媳妇等女性人物形象也被塑造得有血有肉,使得整篇小说更加的生动,很有思想内涵。《白鹿原》用一轴巨幅画卷展示了中国封建
接受与创造的互动——从文学接受机制的完善来看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的繁荣
作者: 李春亭   何君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期刊   读者素养   小说创作   文学制度   文学接受制度  
描述: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高峰,尤以小说为甚。女性文学崛起、文学期刊互动、读者素质提高,现代教育机制、公共服务体系下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文学接受机制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接受与创造的互动——从文学接受机制的完善来看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的繁荣
作者: 李春亭   何君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期刊   读者素养   小说创作   文学制度   文学接受制度  
描述: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高峰,尤以小说为甚。女性文学崛起、文学期刊互动、读者素质提高,现代教育机制、公共服务体系下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文学接受机制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应用Fourier变换对东北地区成人颅骨性别差异的研究
作者: 李春彪   孙尔玉   来源: 人类学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颅骨   判别分析   性别判定  
描述: 本研究所用材料为已知性别、已知年龄的东北地区汉族成人干燥颅骨。应用Fourier变换,将额骨矢状弧的形态转变成Fourier极数,然后应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求得性别判别函数,判别符合率达到90.10%。对31例已知性别汉族成人颅骨盲测,正确率达到84.21%(男性)和83.33%(女性)。研究表明,颅骨的大小和年龄对本方法的判别结果无显著影响。
吴江地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现状调查
作者: 王魏魏   姜婷   李春雨   吴昊   张劲松   朱正   胡寅   张群雄   杨春红   陈彦   来源: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急救   调查   现状   基层医院  
描述: 目的分析吴江地区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现状,发现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以期为吴江地区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吴江地区8家基层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13 819例院前急救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从急救病种,伤员伤情,现场处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等方面,分析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果在本组院前急救的病例中,中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研究院前急救的病种分布,发现创伤所占的比例最高,占66.8%;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占12.8%。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