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曲深情隽永的恋歌:散文集《那年的歌声》品读
作者: 李彬   朱晓   来源: 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煎饼   邻里关系   中国文学   文化内涵   母亲   柳琴戏   散文集   乡情   女性形象  
描述: 刘琪瑞散文集《那年的歌声》由新华出版社付梓发行了。读着散发乡土气息的一篇篇散文,不由得要拿起笔来,写点读后感了。近年来,琪瑞同志充分利用工作余暇,辛勤笔耕,短短几年,收获不凡,愿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世人。《那年的歌声》所记述...
一曲深情隽永的恋歌:散文集《那年的歌声》品读
作者: 李彬   朱晓   来源: 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煎饼   邻里关系   中国文学   文化内涵   母亲   柳琴戏   散文集   乡情   女性形象  
描述: 刘琪瑞散文集《那年的歌声》由新华出版社付梓发行了。读着散发乡土气息的一篇篇散文,不由得要拿起笔来,写点读后感了。近年来,琪瑞同志充分利用工作余暇,辛勤笔耕,短短几年,收获不凡,愿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世人。《那年的歌声》所记述...
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彬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形象   儒林外史   女性  
描述: 中国封建社会奉行男尊女卑的风气和传统,我们可以在吴敬梓的《儒林外传》中体会到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在以往对《儒林外史》的研究中,往往注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男性的分析和解读,忽视了女性在反映社会的本质和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回忆中追释浪漫,镣铐下吟述真实
作者: 李彬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怀   审美特质   浪漫   东北沦陷区   女性  
描述: 曾经在东北沦陷时期战火铁蹄下得以保存的真情记录,曾经体现伪满洲国女性的艰辛与伤痕的文学,在人们探寻新文学的脉络的时候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荒漠。从抗战胜利以来至今已有的研究东北文学的成果来看,多是以文体、派别、地缘文化等方面进行区分而着手的,尽管不乏对萧红、白朗、梅娘等女作家的个别研究,但以女性为独立的切入视角关注整个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创作,在多种文体创作文本中探寻共性的情况还数少见。本人旨在梳理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创作脉络,选取作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文本分析,体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女性作家的特定身份所承载的情感和
丁玲小说的突破与开拓
作者: 朱晓镜   来源: 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开拓   突破  
描述: 在新文学发展中 ,女作家竞相出现。丁玲不仅以其创作的当代性 ,笔致的从容和风格的深厚突破了女性文学的狭小格局 ,而且以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现生活的出色才华 ,塑造出从前期的孤独感伤的女性形象到后期的坚毅执著的女性形象 ,这种变化镌刻着时代变迁的印记 ,从而使丁玲成为左翼文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金色年华——记十周岁的《中国妇女报》
作者: 朱晓征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报   妇女问题   先进人物典型   妇女解放   更新观念   “四自”精神   妇女观   女性形象   社会问题   改革开  
描述: 十年前的中国,金色的秋天一个明朗的日子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一种风格独特的报纸翩然飘入妇女们的视野,她们欣喜地说,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报纸了!这就是《中国妇女报》.
解读顾长卫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朱晓娜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2000年顾长卫开始筹备并拍摄由自己担当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孔雀》,到2011年5月《最爱》的上映,顾长卫用11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三部电影作品。顾长卫坚持把影片的观察视角定位为城市边缘化的小人物及其梦想,营造出一个独具魅力的"顾氏"艺术世界,影片透露出日渐清晰且成熟稳定的导演风格,并广为人所熟知。在观众眼里,顾长卫电影中的女性人物性格比一般的人物形象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作者: 朱晓文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作者: 朱晓文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性压迫   女性  
描述: 艾丽丝·门罗小说的代表作《逃离》描写了安大略湖附近小镇上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当女性对待痛苦的现实状态时,通常会采取逃离的方法来避开灾难与伤害。作家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平中见奇的叙事手法、精巧灵活的故事结构和对于女性独立精神世界的执著追寻,向广大读者勾画出一个女性通过逃离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坎坷之路。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作者: 朱晓文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性压迫   女性  
描述: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