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朱晓】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一曲深情隽永的恋歌:散文集《那年的歌声》品读
-
作者:
李彬
朱晓
来源:
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煎饼
邻里关系
中国文学
文化内涵
母亲
柳琴戏
散文集
乡情
女性形象
-
描述:
刘琪瑞散文集《那年的歌声》由新华出版社付梓发行了。读着散发乡土气息的一篇篇散文,不由得要拿起笔来,写点读后感了。近年来,琪瑞同志充分利用工作余暇,辛勤笔耕,短短几年,收获不凡,愿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世人。《那年的歌声》所记述...
-
丁玲小说的突破与开拓
-
作者:
朱晓镜
来源:
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开拓
突破
-
描述:
在新文学发展中 ,女作家竞相出现。丁玲不仅以其创作的当代性 ,笔致的从容和风格的深厚突破了女性文学的狭小格局 ,而且以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现生活的出色才华 ,塑造出从前期的孤独感伤的女性形象到后期的坚毅执著的女性形象 ,这种变化镌刻着时代变迁的印记 ,从而使丁玲成为左翼文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
金色年华——记十周岁的《中国妇女报》
-
作者:
朱晓征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报
妇女问题
先进人物典型
妇女解放
更新观念
“四自”精神
妇女观
女性形象
社会问题
改革开
-
描述:
十年前的中国,金色的秋天一个明朗的日子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一种风格独特的报纸翩然飘入妇女们的视野,她们欣喜地说,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报纸了!这就是《中国妇女报》.
-
一曲深情隽永的恋歌:散文集《那年的歌声》品读
-
作者:
李彬
朱晓
来源:
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煎饼
邻里关系
中国文学
文化内涵
母亲
柳琴戏
散文集
乡情
女性形象
-
描述:
刘琪瑞散文集《那年的歌声》由新华出版社付梓发行了。读着散发乡土气息的一篇篇散文,不由得要拿起笔来,写点读后感了。近年来,琪瑞同志充分利用工作余暇,辛勤笔耕,短短几年,收获不凡,愿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世人。《那年的歌声》所记述...
-
解读顾长卫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朱晓娜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从2000年顾长卫开始筹备并拍摄由自己担当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孔雀》,到2011年5月《最爱》的上映,顾长卫用11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三部电影作品。顾长卫坚持把影片的观察视角定位为城市边缘化的小人物及其梦想,营造出一个独具魅力的"顾氏"艺术世界,影片透露出日渐清晰且成熟稳定的导演风格,并广为人所熟知。在观众眼里,顾长卫电影中的女性人物性格比一般的人物形象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
-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
作者:
朱晓文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
作者:
朱晓文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性压迫
女性
-
描述:
艾丽丝·门罗小说的代表作《逃离》描写了安大略湖附近小镇上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当女性对待痛苦的现实状态时,通常会采取逃离的方法来避开灾难与伤害。作家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平中见奇的叙事手法、精巧灵活的故事结构和对于女性独立精神世界的执著追寻,向广大读者勾画出一个女性通过逃离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坎坷之路。
-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
作者:
朱晓文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性压迫
女性
-
描述: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
浅析《逃离》中女性人物逃离现实生活的原因
-
作者:
朱晓文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艾丽丝·门罗小说的代表作《逃离》描写了安大略湖附近小镇上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当女性对待痛苦的现实状态时,通常会采取逃离的方法来避开灾难与伤害。作家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平中见奇的叙事手法、精巧灵活的故事结构和对于女性独立精神世界的执著追寻,向广大读者勾画出一个女性通过逃离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坎坷之路。
-
红颜非祸水——小说《人与鼠》中多重视角下的顾利之妻
-
作者:
朱晓荣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顾利之妻
叙事话语
叙述视角
《人与鼠》
-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人与鼠》使其成为下层阶级的代言人。评论家将着眼点放在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人物的悲剧性及男性友谊等几个方面,鲜有研究小说中女性人物——顾利之妻;而多数读者将其视为"妖妇"唾弃,因此,有必要拨开作者多重视角下的迷雾,透视这位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的苦闷,剖析作者对她向往自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