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冲破文化藩篱——浅探《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身份构建
作者: 李宝峰   李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构建   美国华裔女性  
描述: 少数族裔的歧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造成美国华裔女性们身份危机的两个主要因素。无论是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们还是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都力图在两种文化的罅隙中建立自己独立的身份。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通过四对母女关系、三种女性形象向读者描述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们在异国他乡追寻自我身份的心路历程。
《所罗门之歌》中彼拉多·戴德的形象分析
作者: 李宝峰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魔幻色彩   托妮·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历来十分关注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即使在《所罗门之歌》这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中,作者也为我们成功的塑造了彼拉多·戴德这个黑人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名字的由来及其寓意,人物的魔幻主义色彩,成长引路人的角色以及飞翔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彼拉多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金色笔记中男性形象浅析
作者: 李宝峰   吴川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多丽丝莱辛   和谐的引言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是英国最重要的小说作家之一。她已几次获得诺贝尔提名奖以及几项世界等级的大奖。她被认为即女作家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1962年小说《金色笔记》发表,这部小说成为了莱辛的代表作品。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人们称赞其为“性别主义中最有力的武器”、“女性运动中的圣经”。自从《金色笔记》出版以后,众多学者已经对其书中的女性形象做出分析和阐述。然而对书中的男性形象分析及研究却很少。因此,此论文对书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同时也讨论了如何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浅谈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
作者: 李雪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女性  
描述: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12部歌剧,其中7部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命名的.他热衷于描写社会底层的人物,展现他们平凡的生活.本文从女性角色的悲剧性展开,对《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当代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
作者: 樊星   李雪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赵玫   郑袖   中国女性文学   美女作家   高阳公主   个人日常生活   当代女作家   迟子建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谈到当代女性文学,除了人们十分熟悉的"美女作家"、"身体写作"这些词以外,还应该也可以有新的话题。例如:当代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提出这一话题,无疑是深入研究"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这一课题的必要。同时,揭示当代女作家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解放与文学突围的激情,对于进一步探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民族品格,显然也很有意义。
东方式的被动,西方式的主动:白流苏与简爱形象比较
作者: 李雪华   来源: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自流苏   简爱   女性  
描述: 白流苏与简爱是张爱玲和夏洛蒂在文学中塑造的比较丰满的两个新型女性形象。她们在生存困境中努力追求着理想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面对困难时都做出种种艰难的抗争。但是,作者文化体系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阐释出东、西方女性在爱情观等方面的差异。
《荷马史诗》的女性观
作者: 李雪平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文学   海伦   文学价值   女性崇拜   女性观   荷马史诗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男性  
描述: 荷马史诗被誉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史诗塑造了很多英勇无畏、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同时又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作为欧洲文学史上女性形象的雏形,对后世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注女性命运 展现人文情怀:从曹禺剧作中的悲剧形象看曹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命运   人文情怀   曹禺  
描述: 曹禺先生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有以侍萍、愫芳为代表的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传统型中国女性,也有以蘩漪和陈白露为代表的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异类女性形象,正是在这类女性形象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女性境遇的深切体验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人文情怀。
《生死场》:荒凉乡土中女性的暗夜与曙光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消费导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状态   女性意识   觉醒  
描述: 萧红以其对人生和人世间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生死场中重墨描绘了女性东北乡土上载贫困、男权和时代风暴中挣扎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通过几个女性形象反映了乡土女性意识的朦胧觉醒。从《生死场》对女性形象的格外关注折射出萧红明显的女性意识。
是个性解放,还是生命的诉求?——对《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解放   生命诉求  
描述: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