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已建722个
作者: 朱文   来源: 海宁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已建722个
安吉拉·卡特“狼人故事”中的女性形象重构
作者: 莫凡   朱文宣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安吉拉·卡特   女性主义   《小红帽》  
描述: 安吉拉·卡特以改写欧洲经典童话、解构父权神话的独创风格著称文坛。承载传统父权文化的经典童话《小红帽》成为卡特解构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靶子。该文运用解构主义及女性主义批评,分析卡特“狼人故事”《狼人》、《与狼为伴》中的女性形象重构,通过改写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及男女两性关系,卡特重塑了勇敢、沉着、敢于反抗、勇于自救的新女性形象。
民国电影《春潮》海报中女性“摩登”形象的符号学解读
作者: 龙奕柯   朱文涛   来源: 包装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电影海报   女性形象   符号学  
描述: 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作为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表征,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本文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与符号学的分析,将这一时期电影海报中极具代表性的摩登女性形象进行解读,从而还原此时的审美风尚、女性地位与社会文化观念流变。
评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的解构策略
作者: 莫凡   朱文宣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策略   颠覆传统   改写童话  
描述: 安吉拉·卡特是以改写经典童话和多变独创风格著称当代英国文坛的女性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染血之室》是卡特“去神话性事业”的巅峰之作,亦是卡特运用解构主义思维,通过重置人物形象、大胆刻画女性性意识和改写另类结局来颠覆刻板的女性形象、挑战女性文学传统并打破父权童话桎梏的文学实践。
畸形婚姻藩篱内的女性异化——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童养媳形象
作者: 季雅群   朱文苍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童养媳   畸形婚姻   女性   异化  
描述: 婚姻体制与习俗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传统的畸形婚姻以男性利益为中心,将女性商品化、工具化。笔者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童养媳为例,探讨女性在畸形婚姻束缚、压抑下,奴性意识的形成与深化、灵魂的混沌与麻木以及情感的分裂与挣扎,从婚姻体制与习俗的角度,对女性研究做一种新的尝试。
1990年代小说中的“女娲”原型
作者: 朱文雯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   女娲原型   女性形象   精神危机  
描述: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关于“女娲”的众多神话传说,如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这些神话传说源远流长,逐渐形成了整个民族关于“女娲”原型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一些女性家族小说,试图对女性家族追根溯源,如张宇的《疼痛与抚摸》等。到了90年代随着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与明确,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集中出现了一批表现受到“女娲”原型明显影响的“女娲”形象的小说,如徐坤的《女娲》、岳恒寿
批判、反思与超越:张贤亮小说之“拯救”主题再探
作者: 朱文涛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命运感   “右派”知识分子   底层女性   拯救  
描述: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启蒙高潮:一次是“五四”运动前后,一次是80年代的“新时期”文学之初。 1957年,许多“右派”被下放到农村和偏僻地区接受“改造”。他们遭受“非人”对待,身体和精神都面临巨大压力,使他们的人生接近“炼狱”。 笔者试着运用弗洛伊德理论,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拂去那段历史的尘埃,尽可能地还原出作家试图表达的时代,而对其进行反思。力图使现代人对那段历史有所认识,分析那个时代给许多知识分子造成的痛苦,分析那段历史的“荒谬性”,以及那些后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某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