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八年)
作者: 朱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八年)
20世纪中国文学理性精神
作者: 朱德发   来源: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描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研究,论述了人文理性与启蒙文学、政治理性与左翼文学、正义理性与抗战文学,以及女权理性与女性文学等。
时代的弄潮儿:茅盾笔下的孙舞阳形象探索
作者: 朱德发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舞台   关键时刻   三部曲   舞阳   性格   店员   反革命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于刻画女性形象的小说家,尤其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塑造誉满文坛。若说《蚀》三部曲之一的《幻灭》里,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静女士和慧女士两个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形象,为他在小说世界里探索中国式的现代新女性的美学内涵和个性特点,初步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那么《蚀》三部曲之二的《动摇》,在新女性的刻画上,不论性格内涵或表现手段,都有了新的开拓。孙舞阳在《动摇》的艺术画面中,并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作者也没有为她化费更多的笔墨,然而她的独特地位却是任何人物都不能代替的,或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或在情场
1980年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作者: 朱德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市场价值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描述: 中国电影历经百年,在几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中国电影辉煌的成就。其中,由女性导演拍摄的多部经典影片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在这些影片中,女导演不仅塑造了多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女性形象,而且展现了在时代演进中中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蜕变。这些带有明显性别符号特征的女性角色既是时代的缩影,又表征和见证了中国电影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进程。她们自身明确的性别符号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视角和新的创作理念。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中国女性电影理论,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
中英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作者: 朱德付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古典文学作品   比较研究  
描述: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极为关注的课题,它们从不同角度、层次的探讨使得我们在这一领域有着较深的领悟。然而作者发现,长期以来主要以“自然语言(言语)”为素材的性别歧视研究有着其时间及空间上操作的局限性,而且它们无法充分地体现性别歧视的心理与文化层面。因此,作者认为,从“文本语言”中努力寻求性别歧视的存在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方法。作者指出,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的是一种历史现象,这方面中国和英语国家(英国为典型)古典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的共同之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章静论:茅盾小说人物研究之一
作者: 朱德发   来源: 茅盾研究(第三辑)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作为再现艺术的小说,它所描写出的人物不应是"标本式"的,也不该是纸剪的"傀儡式"的,应该是"立体的复杂性的活人"①。茅盾正是根据这种美学追求,创作生涯一开始便在处女作《幻灭》中,比较成功地塑造了章静这个具有立体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它初步显示出作者善于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在动荡的大时代的激流里刻画活生生典型的艺术才能;同时也表现出他起
《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专家评语
作者: 马学良   王富仁   朱德发   张德林   殷国明   陈鸣树   陈思和   来源: 回族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对象   回族文化   张承志   博士生导师   文化背景   语言文学   其人其文   女性形象  
描述: 《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专家评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