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中的裙子
-
作者:
斯
来源: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写
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
刘姥姥
贾宝玉
女性服饰
人物个性
曹雪芹
林黛玉
时代女性
-
描述:
《红楼梦》是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除了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之外,曹雪芹把他最精美的笔墨都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塑造女性服饰形象时,精心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裙子。但曹雪芹又没有像李汝珍写《镜花缘》下半部那样把灯谜的各种知识都塞进作品,而完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凸现人物个性服务的。试举几例如下:
-
鲁本斯画传
-
作者:
德
奈克法斯
来源: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P.P.(1577
1640
传记
鲁本斯
-
描述:
鲁本斯(1577~1640)是北欧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和颠峰人物,其作品画风成熟,色彩丰富,构图充满动感,女性形象血肉饱满,最为精彩,代表作有《吕西普斯女儿被劫》、《爱之园》等。本书是鲁本斯的一本
-
充满诱惑的尤物悲歌:对茅盾《子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
作者:
吴莉斯
来源: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存在价值
传统意识
《子夜》
-
描述:
文章通过对茅盾《子夜》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和分析,阐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女性的存在只是男性社会的一个衬托、一个点缀、一个附属品,女性生存的实质就是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歪曲。
-
彼得·林德伯格:创造,是生命经验的重生
-
作者:
黄梦斯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经验
创造力
影像
空间
展览
时装摄影
数字摄影
作品
女性形象
摄影师
-
描述:
他引领了"超级模特"的风潮.他是世界级的摄影大师.他是时装界无人不知晓的重量级人物。他是一个即便在接受访问时.还时不时拿出相机对准对方"咔嚓"几下的胖老头儿。彼得·林德伯格这位被誉为魔力诗人"的传奇摄影师通过他那富有强烈张力与电影感的作品,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时装影像。克里斯蒂·特林顿.纳奥米·坎贝尔、琳达·埃
-
女性主义的学术成就及其在音乐学中的情况(下)
-
作者:
珍妮·鲍尔斯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作品
研究方法
学术成就
女性世界
心理分析
音乐创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音乐学家
民族音乐学
-
描述:
女性主义的学术成就及其在音乐学中的情况(下)[美]珍妮·鲍尔斯金平译刘红柱校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对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对美国音乐学领域的影响等做了评估,同时还对我们所了解的最近几年出现的关于女性与音乐的各种研究做了总结。为拓宽我们对性别与音乐创作...
-
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反思与重构
-
作者:
杨斯舜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批评观
女性主义
-
描述:
随着思想意识的启蒙和人性的觉醒,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在广告愈加发达的时代,女性的形象在广告文本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地位,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女性与广告的关系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女性主义者对广告中女性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形成了女性主义的广告批评观。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发展,从而全面分析和反思了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三个主要观点及其两个偏颇之处。最后,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重构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提出了三个重构点:男女两性
-
浅析叶渭渠译本《伊豆的舞女》的翻译特色:以女性描写为中心
-
作者:
翟斯丹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描写
行为举止
容貌装扮
-
描述: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而《伊豆的舞女》作为其代表作,更是为人们所熟知。本文以“研究日汉翻译中关于女性描写的翻译技巧及特点”为目的,参考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以及叶渭渠翻译的中文版,列举若干例文,对于日汉翻译中的关于女性描写的翻译技巧及特点,展开详细的分析、说明和研究。本文关于女性描写翻译的分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语言描写翻译的分析,通过分析茶馆老太婆,年轻舞女及舞女中的半老徐娘的语言特色,并结合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总结出在翻译女性用语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技巧。第二部分为容貌装扮描写翻译的分
-
从当代时装摄影看理想化男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傅文斯荔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理想化
时装摄影
性别话语
-
描述:
随着女性主义的出现以及女性研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话题指向女性“受者”的传统角色,同时也不断激起人们对性别固定话语的反思。性别话语并非是一个绝然二元孤立的问题,在对女性性别语言的不断解构过程中,理想化男性语言被视为另一种桎梏。时装摄影是身体与服装的调和、配搭、互为关系的视觉化集中体现,而性别语言被充分的使用于其中,不仅是时装的简单再现,摄影师或影像策划者更得以借此表达他们身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价值观。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大众消费的变换更迭以及各种文化、学术、艺术思潮的风起云涌,性别话语成为众目焦点,性别的固定
-
京剧杨家将女性群像—从传统到当代
-
作者:
郭斯贻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改革
穆桂英挂帅
杨家将
杨门女将
杨家将女性
-
描述:
清代中葉京劇興起繁盛以來逐漸吸收衍生出大批「楊家將」劇目,在許多看似以男性為主要角色的劇目中,諸如佘太君、穆桂英、蕭太后、楊排風等女性人物形象,仍相當獨特鮮活,剛強堅毅不在男子之下。1949年,戲曲發展進入「當代戲曲」階段,尤其在中共「戲曲改革」政策之下,竟也累積出一批新編楊家將劇目,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楊家將裡的女性人物為主角,更產生諸如《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等當代新經典,楊家將戲裡的女性形象在傳統基礎之上,更加立體飽滿而有新創發。本論文將自分析京劇傳統楊家將戲裡的女性形象開始,配合檢視當代「戲曲改革
-
《红楼梦》中不爱宝玉女性形象的意义
-
作者:
孙斯提
柳艳娇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爱宝玉女性形象
意义
《红楼梦》
-
描述:
《红楼梦》中不爱宝玉的女性形象,学界尚无相关论证。在此,就这一问题加以解读和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