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左传》中的文姜形象小议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文姜   人物形象  
描述: 《左传》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而尤以齐国姜姓女性出类拔萃,令读者印象深刻。当齐侯要把文姜许配给郑国太子忽时,太子忽谦卑地说:“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出生于齐地,她容貌艳丽;成长于诸侯大国,她气质不俗;远嫁他国,她又风流浪荡。本文以文姜为分析对象,通过《左传》作者男性视角下的描写刻画,来探析经历过齐国、鲁国不同社会风俗的她的人生事迹和性格变化。
鲁迅笔下的村镇愚民
作者: 王晓琨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我们今天就着重分析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一、自怨自艾——祥林嫂 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影响深远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一,是封建制度下社会底层妇女悲剧命运的缩影。《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另一类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代表。在他的这篇小说中,着力揭露的是阴暗愚昧的社会环境摧毁善良勤劳的国民这一特点。
乾陵陪葬墓壁画线刻画仕女披帛研究
作者: 王晓莉   来源: 乾陵文化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椁   绘画作品   章怀太子   懿德太子墓   披帛   画中   人物形象   乾陵   人物刻画   壁画艺术  
描述: 在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画和石椁线刻画中,人物刻画是绘画表现的主题,在突出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人物的过程中,侍女的服饰不但是极其重要的题材内容,也是浓墨重彩之笔。仔细观察这些绘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大多仕女身上都有一条长长的帛巾。帛巾
30例女性未婚先孕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未婚   妊娠   女性  
描述: 目的 探讨未婚先孕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30例未婚先孕女性(研究组)与30例已婚孕妇(对照组)采用自拟性生活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86.7%感到有明显精神压力,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未婚先孕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应引起重视。[著者文摘]
辛亥革命以来太平天国妇女问题学术研究综述
作者: 廖胜   王晓南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亥革命以来   妇女运动   太平天国   性质  
描述: 辛亥革命以来,太平天国妇女问题都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学界围绕太平天国妇女运动的性质即是不是一场男女平等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讨论。总体来说,强调太平天国解放了妇女、实现了男女平等的观点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呈显出一种非理性的不科学的态度。改革开放以后,否定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和妇女地位的学术观点越来越突出,大有替代前者之势。主张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具有双重性的观点则游移其中,似乎没有引起学界更大的争论和反响。太平天国妇女问题的研究要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应该采用新的观点、新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作者: 焦玉莲   王晓嵘   来源: 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的近代化   社会变迁   妇女运动  
描述: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向人们揭示,妇女运动是作为人们改变社会现状的重要手段而兴起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与传统社会中的群体利益、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等方面发生冲突。经过激烈斗争,取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成果。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与提高,两性关系的错位逐步得到纠正,性别群体利益不断得到调整。二是妇女运动在整个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影响,使人们逐步接受某些新事物,产生某种新共识。妇女运动的影响,往往从局部展开,由点向面扩散,从
大跃进时期农业生产中的福建妇女(1958年—1960年)
作者: 王晓莹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妇女   农业生产   大跃进  
描述: "大跃进"时期,福建妇女们在各个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福建妇女在农业生产上成为一支主力军,参加生产的妇女人数是空前的,这是福建省妇女运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非女性化特征
作者: 王晓丹   程利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运动   非女性化特征   实态   主体意识  
描述: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场社会运动,其有着异于欧美各国的本土化特色——非女性化特征。本文拟就动态地探讨这一特征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非女性化特征
作者: 王晓丹   来源: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运动   非女性化特征   主体意识  
描述: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场社会运动 ,其有着异于欧美各国的本土化特色———非女性化特征。本文拟动态地探讨这一特征的演变过程 ,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顾秀莲:新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军人
作者: 王晓明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leader   全国代表大会   新世纪   Party   当选为   妇联干部   中国妇女运动   军人   英文   人大常委  
描述: 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顾秀莲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2003年8月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又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五年来,顾秀莲以她对妇女事业的热忱、投入、务实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拥戴。在今后的五年里,顾秀莲将和妇联干部们为开创中国妇女运动的新局面而进行新的努力。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