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当代沂蒙文学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润芝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沂蒙小说   发展变化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描述: 沂蒙文学在现当代文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对沂蒙文学的研究却开始得相对较晚。新时期,继承了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传统的沂蒙文学创作在时代的召唤下愈加繁荣,这个现象己被学界重视。同样引起学界关注的还有沂蒙文学中塑造的一批充满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但对于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作家、几部作品的独立研究中,如苗长水、赵德发等人的作品,就当代沂蒙文学女性形象群像发展全貌做完整研究的相对来说较为稀少。本篇论文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析,力图全面地搜集建国以来沂蒙地区各个时期的小说作品,将其中的众多女性形象集合起
《纽约时报》涉华女性报道分析
作者: 张楠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涉华报道   纽约时报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自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传播学领域对女性问题的研究也在增多,本文是将两者结合,对美国主流媒体涉华女性报道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12年11
都市青年女性文化综合杂志语言特点研究——以《女友·校园》《女友·家园》为例
作者: 张欣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青年女性   《女友》   文化综合杂志   语言特点  
描述: 都市青年女性文化综合杂志,不同于穿衣打扮为主的时尚杂志,而是侧重于挖掘校园、职场和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与智慧,更注重引导读者的人生态度,促进心灵的成长。这种杂志在都市青年女性,尤其是学生和职场女性中颇受欢迎,对读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语言是该类型杂志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对该类型杂志语言的研究非常欠缺。本文以《女友·校园》《女友·家园》(以下简称《女友》)为研究对象,探究此类杂志的语言特点。语音上,本文从音节的重复和整齐、谐音、押韵以及四音节结构方面分析了《女友》所营造的语言效果。词汇方面,笔者发现《女友》最鲜明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和“经典重构”策略研究
作者: 张传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生存   主题   经典重构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加拿大女作家,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文学评论、儿童文学、电视剧本等各种文体,收获加拿大本土和国际众多文学奖项,有“加拿大文学女皇”、“加拿大文化代言人”之称。纵观阿特伍德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作品充满了大量的希腊神话、西方童话、圣经故事、文学经典等“前文本”,论者把这一创作特色定义为“经典重构”。本论文将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结合经典论争的讨论,考察阿特伍德作品主题与“经典重构”之间的关系,旨在说明阿特伍德以“经典重构”的叙事策略成功地表达了“生存”的主题。上世纪六、七十年
话语、性别、身体:库切的后殖民创作研究
作者: 张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J.M.库切   身体   性别  
描述: J.M.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其创作中,话语、性别、身体构成其后殖民创作的三个基本维度,从三个维度出发,库切建构起自己的文学大厦。从当前的库切研究来看,研究者虽然对这三个维度都有所涉及,但均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研究。本选题主要借鉴话语理论、叙事学理论、性别理论和身体理论,从文本出发,采取理论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原则,从库切所处的南非后殖民语境谈起,围绕历史、性别、身体三个维度,对库切后殖民创作展开论述。因此,论文弥补了国内库切相关研究的空白,拓展了库切研究的学术范围,丰
山田詠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以恋爱·性爱小说为中心
作者: 张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恋爱性爱小说   后现代主义   恋爱家庭观   女性主义  
描述: 1985年,山田詠美(1959-)因其处女作《床上的眼睛》获第22届文艺奖而跻身文坛,现已成为日本现代文坛上最受青睐的女作家之一,迄今已出版小说100余部,随笔、对谈集等40余部。1987年到2005年间,先后凭借《只有恋人听得到的灵魂乐》、《风葬的教室》、《垃圾》、《野兽逻辑》、《A2Z》、《风味绝佳》等作品摘得第97届直木奖、第17届平林泰子文学奖、第30届女流文学奖、第24届泉镜花文学奖、第52届读卖文学奖、第41届谷崎润一郎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学创作以及评论界。加之,本人行事风格大胆
论严歌苓大陆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历史书写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女性角色划分   严歌苓的大陆题材小说   女性书写  
描述: 严歌苓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女性作家,早年在国内的生活体验、移居海外的经历都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借用手中的笔将自己对历史、现状的观察思考诉诸于文字,走进历史,走进小人物的生活,于平淡处还原出大历史,真实的情感流露中透出思辨意味,为读者奉上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本文主要以严歌苓大陆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前言部分概述了严歌苓的创作历程,学术界对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而阐释本论题的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章主要对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定位,参照中国传统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观及其文学创作
作者: 张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小说创作   存在主义思想   波伏瓦   女性形象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以其非凡的经历和大量的学术及文学著作成为20世纪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她是两次运动,即存在主义和女权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她的作品及思想对既定制度提出了挑战,深刻影响到二战后人们、特别是许多女性的观念;她的一生都在实践着追求自由与卓越的理想,在公众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关于她的报道、自传不胜枚举。虽然西方学术界对她的研究从未间断,但是我国的研究者们,或是过多关注于波伏瓦独特的个人经历,或是仅仅将其作为萨特的附庸,而忽略了她作为一位思想家、文学家的独立地位
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嫦娥   诗歌   审美文化   小说   电视剧  
描述: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的审美化观念、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女性形象的审美文化、女性对爱情和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等意义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相比于女娲、西王母等形象具有更广泛的审美文化内涵。对嫦娥形象的研究与探索离不开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定背景,从审美的层面去定义文化,文化是指“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 。审美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必然受该民族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对
从五四到抗战:中国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作者: 张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   男性形象   女性小说   抗战  
描述: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一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