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 】搜索到相关结果 279 条
林白90年代小说女性意识的自我疏离
作者:
孙佳
张立群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林白
自我疏离
描述: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
李光洙的女性意识研究:以《无情》与《爱情》为中心
作者:
张雪花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蒙思想
近代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韩国近代文学的开拓者李光洙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很多学者对他的文学及他在韩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李光洙女性意识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仍存在可研究空间。为此,本稿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李光洙的前期作品《无情》与《爱情》为对象,对他的女性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笔者把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分为三个类型,通过对她们性格的分析着重探讨作者的女性意识及这种意识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希望本研究可以对重新评价李光洙及其文学有一定的帮助。
庐隐与萧红女性悲剧意识的比较
作者:
张海燕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婚恋创作
女性悲剧意识
艺术表现
萧红
庐隐
描述:
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庐隐与萧红就像两朵绚丽的奇葩,在中国现代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女性文学的光芒。作为现代女性作家,庐隐与萧红的血液里都存留有家庭与爱的创伤,然而相似的人生经历却又让她俩走上了不完全相同的创作道路。庐隐与萧红通过笔耕的方式实现了在男权社会中的自我救赎,所以她们的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的就是那种浓厚的悲剧意识。但是因为时代背景与生命体验的不尽相同,两位女作家在她们的文学殿堂里所凸显出的女性悲剧意识也有着诸多方面的异同。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她们的悲剧视野和审美风格的异同进行阐释,从而
三八妇女节 她们在地产
作者:
王明儒
张景胜
蒋德英
来源:
城市住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边天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界变
风景
生活中
简单
地产
态度
特有
女性人物
描述:
巾帼不让须眉,在风起云涌的地产界,越来越多的女性人物展现出了她们特有的"地产魅力"。这些女精英已不仅仅是"半边天"那么简单,她们既是地产界的精英,也是女性中的翘楚。风姿绰约的她们已成为地产界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她们出色而严谨,对生活的态度也有独特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主要组织
作者:
王河江
张宏萍
任平
刘亚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女权运动
主要组织
描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女权主义组织对女权运动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女权运动的影响与成就大部分是女权主义组织的活动带来的。一般认为以下妇女组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中产生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全国妇女组织、妇女争取平等行动联盟、妇女解放运动、妇女健康运动等组织。他们集会、发行书籍,表明自己的主张;组织妇女活动,显示女权组织自身的力量。
理工科女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究
作者:
徐珍岩
张丽
靳秀琴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研究生
就业现状
理工科
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以及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理工科女研究生在就业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从女性学和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在总结理工科女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她们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对女性成长的深度书写
作者:
张海燕
白英丽
来源:
焦作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小说
黑人女性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
突破
描述: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突破以往黑人文学关注男性成长的传统和种族、性别的界限,凸现了一名黑人女性成长所具有的广泛积极意义,成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中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
审视来自同盟的力量:论《同命人审案》中苏珊·格拉斯佩尔的女性观
作者:
刘媛媛
张春红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拉斯佩尔
女性观
“姐妹情谊”
描述: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短篇小说《同命人审案》(A Jury of Her Peers)体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被认为是美国第二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同命人"为标题将作品中几位女性置于"姐妹情谊"的关系模式之中。"姐妹情谊"的抒写既体现了苏珊·格拉斯佩尔鲜明的女性意识,也传达出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及对女性如何摆脱困境道路的找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刘妍
胡珊珊
张颖
来源:
读写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黛西
女性形象
描述:
戴西是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数评论都认为她是个浅薄、虚荣、自私的女人。本文试图通过文本中男人的视角分析戴西这一人物,重新解读被歪曲了的这一女性形象。
女性言说“他者”命运:论昆德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李娜
李艳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客体身份
昆德拉
精神现象学
自我意识
他者
黑格尔
主体性哲学
身体
女性言说
描述:
最早触及"他者"这个概念的哲学家是黑格尔。他在《精神现象学》中从分析主奴关系入手,指出了"他者"对于确立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黑格尔指出,"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1 ]"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