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搜索到相关结果 279 条
-
徘徊在神妖之间:论贾平凹小说的两性关系模式及女性形象变迁
-
作者:
张川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两性关系
贾平凹
一女二女模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两性关系在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层面,作家所持女性观的特点和变化趋向对于小说人物命运的设置及其叙事目的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女二(多)男"模式到"一男二(多)女"模式,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从"神"到"兽"、"妖"的变化,在模式和形象的变化背后是其一以贯之的男性自我中心的观念、视角,新世纪以来,他的创作更加入了日益鲜明的城乡维度,将城乡关系这一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显著标识纳入男女两性关系的叙事,使后者超越了单纯的两性关系,成为城/乡、现代/传统等对话的场所和发声的方式、渠道。
-
《非诚勿扰》所建构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丹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卫视
男生
议程设置
女生
收视率
权利
节目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自2010年开始,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掀起了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第三次热潮。在这些节目中,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为火爆。《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击败其他卫视同类的相
-
香港电影中的内地女性形象
-
作者:
曹娟
张鹏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自我”
文化想象
身份认同
-
描述:
身份认同关注的主要焦点是"自我"和"他者"的关系。香港的"他者"是复数的,具有双重性,中国和英国同时成为香港的"他者"。但从1949年之后,香港的"他者"更多指涉的是中国内地。本文围绕香港、内地(女性)、电影三者来考察香港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想象的命题,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内地女性形象的演变,试图探讨香港电影如何代现内地"他者"以及对内地的身份认同问题。
-
试评萨克雷《名利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大亮
张军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名逐利
文风
讽刺
萨克雷
《名利场》
-
描述: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是一位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名利场》是英国文学中的一部讽刺巨著。在作品中,萨克雷主要通过对两位性格迥异女性的不同命运的描述,生动逼真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追名逐利、尔虞我诈的世态生活;作为讽刺大师,他讽刺幽默的文风备受关注。
-
论古希腊与先秦时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晶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古希腊
先秦
女性形象
-
描述:
古希腊时代的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先秦时代的文明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源头,且两者处的历史时期几近同时。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将古希腊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先秦时代的女性形象进行总结分类,进而揭示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
-
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
作者:
张明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义
《西游记》
女性形象
-
描述: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作者在设定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中,几乎每一难都有女性出现,她们有的是人,如女儿国国王,有的是妖怪,如白骨精等等。这些女性看似男性取经路上的陪衬,但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更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游记》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吴承恩的伦理道德观与女性观,也是明代社会个性解放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
浅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蕻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曹禺
女性形象
-
描述: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雷雨》中的蘩漪、《日出》中的陈白露以及《北京人》中的愫芳等,在这些人物身上,参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他深切地关注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悲欢离合,寄予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深沉的思考。
-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张丽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与拆解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作为以男性文学想象与价值取向的产物,长久以来被定义为附属品。它作为女性主义批评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典型的代表,然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两性文学作家的笔下却截然不同。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去重新诠释女性形象,对传统男权社会被歪曲的女性形象范式进行拆解和重塑,构建女性真实的自我。
-
论德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锐
来源:
学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国文学
女性群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德国文学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闪光,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她们从走进作品的那一刻起,就带着神秘的魅力,人们很难想象一部完全没有女主角的作品,以流浪女形象和女性悲剧形象为代表的德国文学女性形象对德国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浅谈高中课本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富胜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窦娥
永恒主题
祥林嫂
女性悲剧命运
刘兰芝
封建专制
女性形象
林黛玉
翠翠
-
描述:
作家冰心说过:"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50%的真,60%的善,70%的美。"可见女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之重,而女性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打开高中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文学画廊里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有忠贞不渝,坚守爱情的刘兰芝;有寄人篱下,敏感多愁的林黛玉;有勤劳能干,却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