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观点集锦:性别主流化与中国女性福科研究
作者: 张英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化   点集   理论工作者   和谐社会建设   妇女发展   科研   中国女性   性别  
描述: 在北京市妇联主办的“妇女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论坛上,来自妇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妇女理论工作者、妇女社会工作者共150余人就“妇女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妇女与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建设”、“妇女组织与和谐社会建设”等3个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编辑部摘录部分观点,与大家分享。
奥斯丁小说的女性意识论析
作者: 张英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简·奥斯丁不仅是一位非凡的跨世纪的小说家,而且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掀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作为表达女性意识较早的作家,奥斯丁对于文学及社会的贡献是难以泯灭的。 简·奥斯丁是在18世纪后期女性自我意识渐渐觉醒的大背景下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的,是一位在男权社会里试图不断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及审美方式体现了女性意识。她以女性为中心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奥斯丁在艰苦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共创作了六部小
从近世纪新思潮中诞生之妇女运动实现中国后对于梅县智识阶级妇女应讨论之方针
作者: 张英麟   来源: 广益声 年份: 192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近世纪新思潮中诞生之妇女运动实现中国后对于梅县智识阶级妇女应讨论之方针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作者: 张英进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史   文学类型   文学争论   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媒体   文学史  
描述: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整体轮廓。《指南》的第一部分"历史与地理"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区域发展。第二部分"文类与类型"概览中国现代文学中主要文类(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类型(翻译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第三部分"文化和媒体"探讨美学、语言、区域、都市等文化概念以及视
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
作者: 张英雪   来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性意识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描述: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是资产阶级崛起,资本主义扩张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女性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女性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夏洛特的《简.爱》正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以《简.爱》为研究文本,认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女主人公简.爱女性意识觉醒具有双重效应,通过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与简.爱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简.爱性格的影响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崛起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异化的“自由女性”: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视角看《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异化
作者: 张英雪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赋权   资本主义父权制   女性异化   自我突围   《金色笔记》  
描述: 本文论述的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二部小说《金色笔记》,小说因其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审视分裂的文明”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记录女主人公安娜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状态,小说揭露了包括安娜在内的整个社会人群的分裂状态。本文通过引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学者阿莉森·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探讨了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的异化,首次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角度深刻分析《金色笔记》中女性人物异化的根源,并从性体验、母职和精神智力三个方面对女性异化加以解读,认为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在公共领域的自我赋权和私人领域的自我突围是毫无前
奥斯丁的女性意识评价
作者: 张英   姜丽丽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描述: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妇女地位低下。奥斯丁通过讲述女性的婚恋故事,探讨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地位,主张女性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廖辉英小说创作初探
作者: 张英伟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小说创作   廖辉英   传统女性   思想文化   伦理观念   作品   作家创作   台湾女性文学   台湾社会  
描述: 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当代小说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观象,即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大大开拓了女性文学的题材范围,形成了当今台湾女性文学的新势态。廖辉英可以说是“新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廖辉英,台湾台中人,于1948年出生在一个常为柴米汕盐而发生窘境的家庭
死亡能对抗什么
作者: 张英芳   李明德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桥   老子   生活   便秘   记者   南岸嘴   声音   死亡   方方   男人  
描述: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臆知我们是以何种隆重的仪式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降临时惊人的啼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但是对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有限的生命,结束短暂的旅程,我们无法选择,无法预知,某种程度上我们对生是充满幻想的,对于死亡却是那么无能为力。尽管必须经历死亡,但无法知晓生命灭失后曾经亲密的人将以什么样的心情来悼念我们的离去,我们总在追问,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死亡的神秘与无法实践在为生命罩上一层悲凉的同时,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些还生活在俗世的生命更加地迷恋凡尘,也许死亡真的需要勇气。不知道海明威将那管猎
社会学领域中探讨妇女艾滋病防制策略
作者: 俸卫东   韦启后   张英霞   来源: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防治   妇女   艾滋病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感染艾滋病的速度正以快于男性的趋势迅猛增长,男女感染比例逐渐缩小,妇女感染艾滋病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以社会学和女性学等学科的视域,从性的社会网络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分析,认为通过性的社会网络方式进行的性接触传播是我国妇女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深沉社会原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