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读《钟形罩》中埃斯特写作的焦虑
作者: 张玉玲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形罩》   写作的焦虑   希尔维亚·普拉斯   女性写作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关于作家身份的焦虑与女性创造力等多重角度分析了希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女主公埃斯特写作的焦虑这一主题。直以来,评论家多关注埃斯特的自我身份构建上的困惑,但较少涉及埃斯特写作的焦虑。她想成为诗人,但为何不敢大声说出?为什么当她的男友说诗歌是“一粒尘土”的时候,她明明很愤怒却没有直接反驳。她又为何遭到她梦寐以求的写作培训班的拒绝?本文就是从女性写作理论角度来分析该小说,指出埃斯特“疯癫”的真正原因是写作话语遭到压抑所致。她的焦虑是一个有才华的女艺术家对于作家身份的焦虑。埃斯特始终
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作者: 张玉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歌剧   表演艺术   彭丽媛   演唱技巧  
描述: 中国的民族歌剧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经过将近九十年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代表民族精神和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剧目。随着这些优秀剧目的上演也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鼓舞着几代人的成长。彭丽媛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彭丽媛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是我国民族声乐的领军人物。她的听众遍布各个年龄阶层,她的歌声成为时代的标志,群众的心曲。她演唱的曲目丰富,不仅擅长演唱各种民族风格的独唱歌曲,而且还开拓了民族歌剧表演的领域
诗意氛围下的女性书写:论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作者: 张玉红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艺术风格   凌叔华  
描述: 凌叔华以描绘“高门巨族”的独特女性视角、温婉细腻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她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在女性刚刚浮出历史地表的时代,出身名门的她,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变化,同时也用委婉的笔触描写了那个时代的“高门巨族的精魂”。纵观她的所有作品,女性世界是她关注的中心。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来的:或固守传统,或徘徊犹豫,或自我觉醒。凌叔华用温和的女性批判来关注这个时代女性的成长和命运,用独特的审美眼光来反思女性的生存困境。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她非常善于把富有古典主义
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群体
作者: 张玉茸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说女性   女性观   影响   生活状况  
描述: 在《世说新语》全书描绘的五、六百人中,各式各样的妇女形象占据了全书约四分之一的篇幅。本文把这些女性形象分为“贤媛”和“怪妇”两种类型,并在“贤媛”中分出有德之妇、有才识之妇和有美态之妇,“怪妇”中分出肆妇、妒妇和酷妇。本文通过对具体女性人物言行的分析,说明《世说新语》的女性形象在历时文本中的超越性和在共时文本中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女性形象的分类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女性的一些生活状况。魏晋的上流社会女性,同男子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门阀士族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这些女性的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紫色》: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
作者: 张玉红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寻求   紫色   黑人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文学呈现崭新局面,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以长篇小说《紫色》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注目。这部反映黑人妇女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荣获1983年美国文学界两个大奖---普里策奖、全国图书奖,1982年又获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并于1986年改编拍摄成电影,引起强烈反响。此作在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艾丽丝·沃克的创作有其独到深刻之处。她的作品与传统黑人男性作家和美国白人女性作家的作品相比具有不同之处。黑人男作家只关注到黑人所受的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生命意识的主体流变
作者: 张玉芬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生命意识   女性性别意识   二十世纪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中国二十世纪不同历史阶段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自我生命意识的发展动向作一次历时性的梳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自我生命意识在男性知识分子的启蒙下开始觉醒。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主、渴望本能欲望满足是这一时期女性生命意识的主要表现。随着三四十年代大革命的发展,中国女性开始脱离狭小的个人生活圈子,走上了广阔的社会。她们叛逆传统性道德、寻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企图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949年建国以后直到文革结束,政治性和阶级性掩盖了人的其他一切属性。女性生
古希腊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命运品性及其内涵
作者: 张玉梅   张国秋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运   品性   古希腊文学   女性  
描述: 本文细致地考察了古希腊神话、史诗、悲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归纳出了其命运、品性上的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生理、心理、乃至社会学意义上的探讨,得出了结论: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是导致女性社会地位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