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否定、彷徨中的自我追寻——浅析池莉小说《所以》中主人公叶紫
作者: 张馨予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所以》   女性形象  
描述: 《所以》是新写实主义作家池莉蛰伏三年后的长篇力作,是池莉的转型之作。小说通过描述叶紫从大学生到为人妻母的人生历程,以及她的三段失败的婚姻,展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
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作者: 张芥萍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与被看   男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个性感美丽的女人在战火纷飞且艰难世俗的环境下生存并且见证了一个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电影中充满女性主义色彩,女人被确定为观看的客体,而男人和男性观众则对凝视进行控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极具典型化、符号化的女性意识被强行侵占剥夺的影片.
林黛玉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分析
作者: 张宜平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环境   语言风格   家庭背景   性格   林黛玉  
描述: 《红楼梦》中有众多出色的女性形象,林黛玉是其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语言风格,接着分析形成这种语言风格的原因,并给出了完整的结论。
论时代洪流中女性意识觉醒——解读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张睿   来源: 中国报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张艺谋   女性意识  
描述: 张艺谋作为中国导演的代表,以其出色的艺术洞察力和表现力在电影作品中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富于时代意义的女性形象。他的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觉醒。这些女性意识的呈现,不仅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还体现着导演对角色的深刻解读与反思。
从《世说新语》观士族女性生存境遇
作者: 张玉玲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境遇   妇女   《世说新语》   魏晋  
描述: 《世说新语》是著名的文言笔记小说,其“贤媛”“德行”“惑溺”等篇章刻画了贤妻、良母、才女、妒妇、后母等一批士族女性形象,多有纪实性的特点。通过剖析这些女性形象,可窥见魏晋时期士族女性的生活情景及生存境遇。
苔丝和鸳鸯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 张子惠   来源: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比较   苔丝   鸳鸯  
描述: 苔丝和鸳鸯是两个女性形象,她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内心自卑,人前却活得满是自尊;对现实无比失望,但又倔强抗争.她们无法走出社会伦理的束缚,无法释放内心与生俱来的卑微感,一路为自己的存在感和生存价值而努力,虽然最后都香消玉损,但两个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一直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中古英雄史诗《罗兰之歌》评析
作者: 张煜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口头   程式   史诗  
描述: 罗兰之歌是欧洲中世纪伟大的英雄史诗,本文从英雄人物及女性形象的分析入手,结合历史背景对罗兰形象及布拉密蒙、阿尔德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并根据文本拓展分析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即口头程式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从《佳人》诗看杜甫对屈赋女神形象的拓展
作者: 张思齐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诗歌   悲剧女神   屈原辞赋   乱世佳人   比较研究  
描述: 杜甫《佳人》诗刻画了一位女性的形象。她在形象、命运、性格和品德上均与屈赋中的湘夫人有契合处。这告诉我们,佳人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神学品格。然而,在佳人和湘夫人间也存在歧异处。佳人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神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妇女的神圣品格。湘夫人具有明确的神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道教的庞大神系。佳人生活在人间,湘夫人生活在神域。在杜诗中《佳人》诗具有其对偶极《幽人》诗。在屈赋中《湘夫人》篇具有其对偶极《湘君》篇。在同一诗人的众多作品中存在着呈现对偶状态分布的作品,这说明其创作经过了诗人的刻意经营。只有在诗人神思高度集中
多丽丝·莱辛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张美云   来源: 唐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倡导女性主义的英国作家,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作品享誉文坛。本文致力于对多丽丝·莱辛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分析,通过对《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简·萨默斯的日记》等三部作品的详细分析,解剖多丽丝·莱辛对女性形象的看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待女性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意识。一、《野草在歌唱》中玛丽对种族主义下女性形象的解读
林黛玉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分析
作者: 张宜平   来源: 文学教育(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环境   语言风格   家庭背景   性格   林黛玉  
描述: 《红楼梦》中有众多出色的女性形象,林黛玉是其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语言风格,接着分析形成这种语言风格的原因,并给出了完整的结论。
< 1 2 3 ... 6 7 8 ... 24 25 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