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韦华,】搜索到相关结果 259 条
-
双面阿尼玛: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
作者:
张凤飞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
妖精
母亲
女性
-
描述:
以伟大母性为代表的阿尼玛原型和以妖艳狐狸精为代表的阿尼玛原型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她们一个伟大神圣,一个妩媚诱惑,是男性无意识当中的阿尼玛幻化出的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中国众多小说中,这两种原型普遍存在,代表了男性无意识当中对女性既端庄又妩媚的双重品质要求。
-
《诗经》选篇中各呈异彩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金明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目前使用的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不管是大纲版还是课标版,交叉选入的《诗经》篇目主要是选自“国风”中的《关雎》《蒹葭》《君子于役》《氓》《静女》《无衣》和选自“小雅”的《采薇》,仅仅7篇,加上早先的《硕鼠》《伐檀》,总数也不超过10篇.正在全面推行使用的初高中新课标贯通教材,选入的篇目总计才4篇,而且这些作品大多以婚姻爱情为主题,其中塑造了内外兼修的淑女,朦胧神秘的伊人,思心萦绕的军嫂,单纯顽皮的静女,刚强独立的弃妇等一组女性群像,鲜活生动,各呈异彩,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学实践中
-
叶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张仕萌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女性意识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形象
-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他所创作的所有女性人物中人物性格最饱满,最优雅高贵的人物之一,直至今日,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本文将结合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分析女主人公安娜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女性意识对安娜这一人物形象的渗透.
-
“第二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分析——以李昂《杀夫》为例
-
作者:
张驰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杀夫》
男性沙文中心主义
李昂
女性形象
第二性
-
描述:
西蒙·德·波伏娃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第二性》中她提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造就了女人。在经济不独立的前提下,女性被迫按照男性的价值取向生存沦为“第二性”。台湾女作家李昂的代表作品之一《杀夫》揭示了封建男权社会下“生为女人不是人”的女性悲剧命运。不论是“吃不饱”的林市阿母,饱受三重——经济、性、精神压迫的林市,还是深受封建思想荼毒而人性扭曲的阿罔官,抑或是相对自由但同样走不出厄运的妓女金花都共同反映了妇女悲惨的生存状况。作品的批判矛头直指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露丝与派拉特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几木
来源:
英语广场(下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求自我
成长历程
女性主义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奶娃的成长为主线,主要讲述了奶娃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及最终建立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黑人女性的爱贯穿着奶娃成长的始末,指引着奶娃南下寻根之旅,并最终达到人格的升华.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具体分析形成鲜明对比的露丝与派拉特的黑人女性形象,从而深入研究小说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露丝与派拉特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几木
来源:
英语广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求自我
成长历程
女性主义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奶娃的成长为主线,主要讲述了奶娃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及最终建立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黑人女性的爱贯穿着奶娃成长的始末,指引着奶娃南下寻根之旅,并最终达到人格的升华。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具体分析形成鲜明对比的露丝与派拉特的黑人女性形象,从而深入研究小说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
-
董立勃小说5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漫谈
-
作者:
张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征
董立勃
女性
-
描述:
董立勃,一个来自新疆的小说作家,通过叙述西部的垦荒故事使人们开始了解新疆这片黑土地,开始认识他笔下的姑娘们,他被誉为继沈从文之后最优秀的乡土题材小说家。文章将简单归纳小说中女性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
《诗经》选篇中各呈异彩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金明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目前使用的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不管是大纲版还是课标版,交叉选入的《诗经》篇目主要是选自“国风”中的《关雎》《蒹葭》《君子于役》《氓》《静女》《无衣》和选自“小雅”的《采薇》,仅仅7篇,加上早先的《硕鼠》《伐檀》,总数也不超过10篇。正在全面推行使用的初高中新课标贯通教材,选入的篇目总计才4篇,而且这些作品大多以婚姻爱情为主题,其中塑造了内外兼修的淑女,朦胧神秘的伊人,思心萦绕的军嫂,单纯顽皮的静女,刚强独立的弃妇等一组女性群像,鲜活生动,各呈异彩,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婚礼的成员》黑人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张颖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礼的成员》
黑人女性
卡森·麦卡勒斯
身份认同
-
描述:
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婚礼的成员》以独特的关怀视角和书写策略塑造了性格独立、追求平等的黑人女性贝丽尼斯这一形象,小说进而对黑人女性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借贝丽尼斯之口诠释了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土壤里维系黑人身份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类种族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景观的憧憬。系统阐释作家对种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思考,以进一步拓宽麦卡勒斯小说研究的视角。
-
中岛哲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张陆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岛哲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1
2
3
4
5
...
24
25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