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波伏瓦的女性意识及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 张颖雯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波伏瓦  
描述: 波伏瓦的女性意识及女性形象建构
21世纪中国大陆电影中农村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雨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21世纪中国大陆电影中农村女性形象研究
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张春英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诉求   张炜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炜是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灵魂,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品大潮冲击下和“全球化”过程中,炜的创作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功效。 在他的小说中,女性形象是一组不可
论陀氏“女性双重人”形象的形成
作者: 张海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受虐者   女性双重人   施虐者  
描述: 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文学人物常因为复杂矛盾的心理,被誉为"双重人"。"双重人"一词在俄语中只有阳性,没有阴性形式。但是,他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通常也具有同样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深入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之后发现,他们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双重人",因此,"女性双重人"在陀氏作品中是存在无疑的。而且,这些"女性双重人"的发展存在某种规律,初期的形象较为单薄,后期的形象则十分具备双重人的特征,因此本篇主要通过各个阶段女性双重人的发展,探析陀氏作品中女性双重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在不同领域对双重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比如美
传记图画书的文本分析:以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张文婷   来源: 台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记图画书   文本分析   图画书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傳記圖畫書在傳記文學基礎上,融合視覺圖像,以明確的主題、真實的情節、形塑鮮明的女性形象,讓獨特女性的生命故事為仍在學習理解的兒童展現更周延的人性光華,並積極恢復女性在歷史中應有的位置。 本論文研究在於了解以圖畫書為創作形式的兒童傳記書寫策略,以及探究女性圖畫書作家的女性意識和創作理念如何影響其作品中之女性形象,透過對芭芭拉.庫尼和貞娜.溫特兩位資深女性圖畫書作家作品中的四本女性傳記圖畫書的文本分析,深入分析探討她們對真實婦女形象的刻劃手法,作品中所呈現的女性形象特質,依據研究結果對圖畫書和女性傳記這兩
国产家庭伦理剧“第三者”形象的社会文化分析
作者: 张艳芬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第三者   社会责任   婚恋观  
描述: 当下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凡涉及到婚姻关系的热播剧,几乎必有“婚外恋”、“第三者插足”之类的情节出现。这类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映照着普遍存在的观众心理,也折射出当前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婚恋问题上的伦理困境。 本文采用作品分析和社会文化研究的方法,对近几年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第三者”形象进行了集中梳理。在当下热播的国产家庭伦理剧中,有近80%的“第三者”形象是女性,而且,这类电视剧把造成正常家庭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也归结为妻子的无理取闹或女性“第三者”的贪慕虚荣。这种性别取向及女性形象塑造,不言而喻地表现出国产
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作者: 张曼娜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梁凤仪   传统   财经小说   现代  
描述: 1989年4月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发表了她的第一部财经小说《尽在不言中》,引起文坛广泛关注,在随后短短五年里,她推出了财经系列小说约五十部,这一系列小说的出现为香港通俗文学增添了新的品种,填补了通俗文学在经济题材上的空白,同时也为20世纪大陆商战小说提供了先行范例。作为一个在商界奋斗多年的女强人,她有丰富的财经知识,熟谙商场的风云变幻与人情世故,而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知识女性,她对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梁凤仪既勇于创新,吸纳一些现代性文学因素,又珍视并试图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极少甚至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又或者按照波伏瓦的说法:女性以具有“第二性别”特征的“女人”身份诞生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的地位,并努力争取与形成这种地位的势力抗争,无论这一势力是有形的团体还是无形的意识。实质上她们不仅是与男性抗争也是与
解读《苏拉》中黑人两性倒置的世界
作者: 张凤娟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倒置   《苏拉》   黑人  
描述: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言人,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里不断打破长期以来千篇一律把黑人描写成强大或软弱,纵欲或无欲,理想化或异化的传统模式。她笔下的人物形象跳出了这些模式,显示了更为复杂的性格特征。莫里森1973年创作的小说《苏拉》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她最优秀的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也遭到了诸多非议,原因不光在于其背离传统、极度自由的女主人公形象,而且在于过于低调的男性描写。小说中没有一个强大或值得赞美的男性,他们或是在重压之下表现得软弱无力,或是性情不稳定,无法成功完成传统的父亲、丈夫或情人角色。例如,沙德拉克和
百年香港的历史寓言: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后殖民书写
作者: 张晓凝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香港   颠覆  
描述: 施叔青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可以说是“香港三部曲”,她将自己对于旅居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一部有如史诗般波涛汹涌的巨作。在那里,有施叔青迷恋的黄翅粉蝶,有施叔青钟爱的遍山洋紫荆,以及一座施叔青亲自建筑的空中楼阁——云园……香港,像个万花筒,她揉合中外古今,集殖民移民各种经验于一体,内涵错综复杂,又身处殖民与后殖民的转型期。施叔青写香港,是过客也是主人,是历史也是现在。她选择了用笔见证历史,除了写百年沧桑香港,更求紧贴着香港的社会变迁,展开了香港社会的众多侧面,立体地构成了香港的人生图景,《清明上河图》般地既
< 1 2 3 ... 20 21 22 ... 24 25 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