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遇式女性关怀—刘震云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武建树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震云
境遇式女性关怀
意义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第一章对刘震云笔下的女性作整体概括,认为刘震云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三类代表:李爱莲代表沦落的传统女性;伍月代表觉醒的现代女性;李雪莲则是当下底层女性反抗的真实写照。第二章通过其女性形象的变迁和与方方、阎连科等比较得出刘震云对女性形象的书写是“境遇式女性关怀”。他从不重视女性的命运,到对女性渐渐关注直至在自己创作的顶峰时段才推出第一部明确的女性意识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当代其他作家,每一个女性都贴上了鲜明的是刘氏标签。我们看到了作家正视女性肯定女权的努力。刘震云的女性观念不同于西方理论
-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黑人女性双重他者地位
-
作者:
徐建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他者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黑人女性
玛雅·安吉罗
-
描述:
玛雅·安吉罗(1928-2014)于1969年出版了她的首部自传体小说一《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玛雅·安吉罗,其幼年名为玛格丽塔·安妮·约翰逊,是著名的当代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民权活动家。小说记叙了玛格丽塔在南方种族隔离的小镇斯坦普斯以及北方大城市圣·路易斯安和旧金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小说自问世以来便赢得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和批评家的高度评价与赞赏。研究角度主要有美国黑人书写传统,写作手法和技巧,个体成长和主题分析等。虽然对美国黑人女性的双重他者身份的研究已有涉及,但是在其表现、根源和出路方面,尤其
-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妇女观浅析
-
作者:
刘建华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浒传
文化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妇女观
-
描述: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和传统文化观念的消极影响,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二的《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思想内容上既有其共同的进步性,同时又表现出了程度各异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妇女形象的塑造和妇女观两个方面。 首先,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相同之处是都将女性工具化、背景化。作为描写男人世界的小说,书中的女性都是无关紧要的。她们或者是男性的陪衬,作为梁山好汉的对立面以反衬英雄的高大纯洁、光明磊落;或者是男人政治斗争中任意摆布的棋子,成为罗贯中男尊女卑观念支配下男权意志的牺牲品。 两书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同之处也是很明晰
-
原型批评视域下伊丽莎白和白流苏的“灰姑娘情结”研究
-
作者:
张建青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姑娘情结
原型
女性主体意识
灰姑娘神话
原型批评
-
描述:
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及加拿大文化批评家弗莱密不可分的。弗雷泽详细探究了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的神话和仪式所体现的原型意义,荣格则将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原型研究,弗莱在继承弗雷泽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的地位,并着力研究了一些反复出现在不同文学背景中的原型的原始意义和它们在形成共同文学经验中所起的作用。简·奥斯丁是一位有着“无与伦比”美誉的英国小说大师,而张爱玲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
-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建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解构
女性意识
《纯真年代》
新女性
-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华顿留下了许多的作品,包括19部中长篇小说和11本短篇小说集。《欢乐之家》、《风土人情》和《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她的三部长篇代表作。华顿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她所熟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并对其社会传统、习俗,道德和价值观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作为美国普利策奖的获奖小说,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代表了华顿小说创作的高峰,并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和不断关注。在小说中,华顿从独特的女性
-
携痛飞翔
-
作者:
刘建华
来源:
汕头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秩序
女同
性身份
女性角色
身体
女性
-
描述:
漫长的文学书写史里,“女性”与其“身体”长久地延续了一种被贬降的压抑命运。伴随“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身体”认知的持续深化,通过书写“身体”呈现“女性”境遇、质询“女性”命运成为文学领域一道显赫风景。这也成为台湾当代女性作家小说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探勘命题。 本文通过相关文本阅读,试图多方位考察台湾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显现的“女性”再构努力。基于如此“女性”命运处境、“女性”存在状态的关注立场,女性作家的小说创作在本文中被解读为一个文本实践、演练新“女性”理念的历程:上承新文化运动影响,五十年代去台的
-
从“灶神之妻”到“莫愁夫人”的完美蜕变——《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建东
来源: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蜕变
灶神之妻
女性主义
抗争
-
描述: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后的又一力作。小说以中国关于灶神的神话故事中的灶神娘娘的意象来映射主人公薇妮在男权社会中沉默、失声的女性形象,而她在觉醒之后展开了艰苦的抗争,并实现了人格的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幸福,同时也将代表男权的"灶神"驱逐出被中国千家万户敬仰、膜拜的神龛,取而代之的是纯洁善良的"莫愁娘子"。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和解读母亲如何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和男权社会的束缚中实现沉默
-
《无声戏》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探析
-
作者:
樊明凯
李永建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惩恶扬善
《无声戏》
李渔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生活在明末清初高度城市化时期的文学家,李渔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女性观。他推崇智慧女性、肯定女性追求婚恋自由,关注底层女子。通过对《无声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不同女性形象所体现出的作者独特的女性观念及惩恶扬善的创作旨趣。
-
15世纪西方绘画中腹部隆起拘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子
李建群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西方绘画
艺术风格
哥特式
15世纪
中世纪晚期
女性形象
腹部
-
描述:
《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是15世纪西方艺术中,最著名也是图像含义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画中女子隆起的腹部一直是学术界尝试解析、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其产生的时代、地域、委托人家族血脉关系而导致的审美相似性等因素总结出影响腹部隆起的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中世纪晚期流行的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不难发现表现腹部隆起女性形象的艺术家们均受到了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的深刻影响,并遵循着晚期哥特式的人体比例程式来表现人体形象。再通过结合中世纪晚期的时装样式,试阐释腹部隆起的裸像与着衣形象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综上得出腹部隆起女
-
15世纪西方绘画中腹部隆起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子
李建群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绘画
时代审美
中腹部
阿尔诺
画中
中世纪晚期
三章
哥特式艺术
-
描述:
《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是1 5世纪西方艺术中,最著名也是图像含义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画中女子隆起的腹部一直是学术界尝试解析、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其产生的时代、地域、委托人家族血脉关系而导致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