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西女性研究特点对比
作者: 潘建   来源: 汉英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特色。本文拟就这些特色作一探讨,就正于方家学者。1.理论构建以西方女权运动为政治基础的女性主义研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研究的独立学科。它与
应运而生,与时俱进——30年上海女性研究的探索与创新
作者: 陆建民   来源: 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上海女性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一)1978—1991年,上海女性研究的起步期这一时期上海女性研究的主要成就,第一是建立了开放性的民间学术团体。1982年5月,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宣告成立;1986年8月,上海市妇女学学会成立。这为上海女性研究奠定了组织基础。
论以广泛的公民参与促进女性参政的发展
作者: 王建   来源: 第二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公民参与   社会管理   公共事务   女性参政  
描述: 女性参政是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要改变当前女性参政不足的现状,不仅需要完善选举法和干部选拔机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女性参政比例,更加重要的是,要促进女性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以广泛的公民参与促进女性参政的发展。为此,有必要推动女性更多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积极参加民间组织,发展女性社会工作队伍,并促进女性参加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等。
平等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妇女运动的主旋律
作者: 陆建民   来源: 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平等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妇女运动的主旋律
清代女批评家汪端“知人论世”的诗学观
作者: 付建舟   来源: 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批评家   江南   的诗学观   汪端   知人论世  
描述: 清代汪端开女批评家批评男性文人之先河,其著作《明三十家诗选》堪称女性批评实践之典范。她在批评实践中提出"知人论世"诗学观,以此评价明代三十位诗人。她独尊高启,重评前后七子以及其他诸家,同时她还把"知人论世"分别与"清真"风格、女性文学谱系联系起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当代城市女性文学与城市文化
作者: 傅建安   来源: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男性的刚强与力量使他们有更强的谋生本领。农业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城市,由于机器生产代替体力劳动,女性那种与生俱来的柔韧性,使她们比刚直有力的男性更能适应万变的社会,城市为女性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女人和男人终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从“灶神之妻”到“莫愁夫人”的完美蜕变——《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建东   来源: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蜕变   灶神之妻   女性主义   抗争  
描述: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后的又一力作。小说以中国关于灶神的神话故事中的灶神娘娘的意象来映射主人公薇妮在男权社会中沉默、失声的女性形象,而她在觉醒之后展开了艰苦的抗争,并实现了人格的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幸福,同时也将代表男权的"灶神"驱逐出被中国千家万户敬仰、膜拜的神龛,取而代之的是纯洁善良的"莫愁娘子"。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和解读母亲如何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和男权社会的束缚中实现沉默
从几个女性形象看丁玲创作时代性的特点
作者: 王建中   来源: 丁玲创作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作家创作的时代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作家各自情况不同,所处的时代发展阶段和具体环境不同,其作品的时代性又各具不同特点。那么,丁玲的创作具有哪些时代性的特点呢?我们不妨从她笔下几个女性形象就道德准则、民族情操和人物的革命责任感等几个方面加以考察。从道德准则看时代特点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受到一定的道德和道德规范所制约。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规范,是一定的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应当遵循的
女性文学的骄傲——评《长夜萤火》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 王建中   来源: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女性文学的骄傲——评《长夜萤火》的思想艺术成就
论丁玲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陆文采   王建中   来源: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她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她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角,并将对女性生存的关注延伸到历史深处,直面女性的生命创伤,形成了追溯女性生命的独特叙述。她的创作从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心理积淀切入,从历史的层面来说明女人的聪明和局限,以此来揭示男性视角的失真和歪曲,从而去找回失落已久的女性自我,展现了女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