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建】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 条
-
《大地》中的阿兰与《母亲》中“母亲”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智建颖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阿兰
“母亲”
女性形象
赛珍珠
-
描述: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的道路"并且"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未来的期望"①而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共有的特征:善良、坚强、勤劳、勇敢,而且塑造了两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我们将1931年出版的《大地》与1934年出版的《母亲》作比较,不难发现《大地》中阿兰
-
巴克笔下的“另类女子”埃莉诺·布鲁克
-
作者:
刘建梅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课程
帕特·巴克
埃莉诺·布鲁克
女性注视
-
描述:
埃莉诺是小说《生命课程》中的女性形象,有其创作的生活原型。帕特·巴克通过文学叙事挪用、加工相关艺术家资料以追求具有明显的"虚构性"的"真实性",突出了埃莉诺的另类表现和作者藉此的反战意味,是对一战前后英国社会文化成规的反思。
-
女性主义在世界美术史研究中的实践:以央美毕业论文为例
-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西方艺术史
女性角色
美术史研究
毕业论文
超现实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个案研究
女性主义艺术
-
描述: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世界美术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处在摸索阶段:作为性别研究的许多尝试在世界美术史个案研究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行。如何把一种来自西方的思潮和观点融入我们的专业研究中,并将之与我们中国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性别艺术研究,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
“女神”的前行与迷惘(评近期银幕上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建强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躁动不安
传统道德
女性世界
电影作品
改革开放
传统女性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银幕
-
描述:
银幕上的女性,常常被人们誉为“女神”。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女性的塑造总是显露出格外的热情,而且因为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总是那么美好,那么纯净,那么楚楚动人。勤劳智慧、贤惠善良、通情达理,忍辱负重所构筑的女性世界足以概括偌许年来银幕上女性形象的全貌。艺术家们热衷地制造着关于女性的种种神话,而广大的观众也相应地形成了对于银幕女神的寻求与仰视。所以,当我们瞩目近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时,不由得感到有些诧异:“女神”们好象变了——变得不那么安分,不那么单纯了。她们不再满足于通情达理、忍辱负重的称誉,不再
-
浅谈探春的女性价值观
-
作者:
徐建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独立
价值取向
探春
-
描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上百个富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其中探春是其塑造的具有探索者特征的典型形象。探春作为一个探索者,体现了作者对青年女性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更深层的思考。
-
“女神”的前行与迷惘:评近期银幕上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建强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作品
女性世界
文洁
白燕
电影艺术家
感情世界
女人街
女性解放
时代女性
知识女性
-
描述:
银幕上的女性,常常被人们誉为“女神”。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女性的塑造总是显露出格外的热情,而且因为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总是那么美好,那么纯净,那么楚楚动人。勤劳智慧、贤惠善良、通情达理,忍辱负重所构筑的女性世界足以概括偌许年来银幕上女性形象的全貌。艺术家们热衷地制造着关于女性的种种神话,而广大的观众也相应地形成了对于银幕女神的寻求与仰视。所以,当我们瞩目近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时,不由得感到有些诧异:“女神”们好象变了——变得不那么安分,不那么单纯了。她们不再满足于通情达理、忍辱负重的称誉,不再
-
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之比较
-
作者:
战坤
马建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尔弟
普契尼
女性形象
-
描述:
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之比较
-
漫谈女权主义批评
-
作者:
沈建青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性别歧视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父权意识
女权主义运动
第二性
-
描述:
所谓女权主义批评,即意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文学进行重新评判。它是近二、三十年欧美文坛上具有强大势力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以性别和权力为中心议题,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建构男女两性平等的文学史为目的,向二十世纪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视角、广阔的文学视野和富有革命性的批评方法。 女权主义批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部女权主义的经典著作。一是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的《第二性》(Le Deuxi~me Sexe,1949),二是美国贝蒂·弗里登(Betty
-
思想的足音——余陈版画近作浅析
-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
内心体验
多重性格
近作
社会性
版画
女性形象
生与死
-
描述:
雨果曾经说过:“比大海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浩瀚的是人心。”人心之大,可以包容宇宙万物,人心之复杂,可谓瞬息万变。现代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来认识世界,但却无暇认识自己的内心,因为精神世界的的确太丰富了。余陈的《合二为一》组画却力图探索这一复杂的主题。这是一组构思奇特的肖像式画面,每一物都有两个面目完全一样而表情有微妙变化
-
“娜拉”与“蘩漪”的比较分析
-
作者:
李建民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娜拉”
资本主义
海尔茂
林丹太太
《玩偶之家》
周朴园
家庭
女性形象
易卜生
-
描述:
“娜拉”与“蘩漪”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