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
作者:
常彬
来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现代
-
描述:
本书以1898-1949年为历史跨度,以近四十位女性作家的创作为其观照点,从女性历史处境的话语沉默,晚清妇女思想解放的话语初试等方面,全面论述女性话语半个世纪的变化历程,梳理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和历史成因。
-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学综论
-
作者:
常彬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觉醒与成长
性别体验与书写立场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学
-
描述: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以人和女人的反叛性姿态参与反封建的历史进程,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成长。由于性别体验和关注点的不同,她们的书写立场与男性先驱有所差异或同中有异:言说社会人生、关注下层苦难、反映军阀战争和北伐革命;以母亲名义书写自己、以爱化解人生、理性审视母爱;批判礼教罪恶和封建婚姻、关注弃妇命运;追求自由婚恋、大胆表露性爱、探求婚内主体情欲;反抗社会压抑的女同性恋准同性恋书写;五四爱情结局下的婚姻思考等。色彩纷呈的创作实绩,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辉煌时代。
-
从婉约闺阁到鉴侠革命:秋瑾诗文与早期女性自觉
-
作者:
常彬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秋瑾诗文
女性自觉
现代转型
闺阁文学
-
描述:
晚清社会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作为历史中间性人物,秋瑾的创作从文体到内质均体现了这种转型期的痕迹。她早期的部分诗文,不脱古代闺阁文学春愁、闲情、孤寂和婉约的感伤传统。如果不是晚清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仁人志士强烈普遍的舍身救国思想,不是维新运动促成了中国最早的知识女性,不是西风东渐的男女平权思想和女国民意识,不是个人婚姻不幸等诸多因素激活了秋瑾个性中刚烈反抗的一面,大家闺秀的她是没有机会“心比男儿烈”地反出夫门,负笈东渡并参加反清活动,也就不会留下那么多英风豪气、强己自立、审视男权的诗文创作。秋瑾不仅
-
20世纪前50年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
作者:
常彬
来源: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当代文学
话语流变
语言文化
-
描述:
中国当代文论批评,大多采用“以西释中”、“以中判西”、“以中释中”、“融汇中西”等多种批评手段。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在不长的时间里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入中国,“以西释中”、“以中判西”,力图进行本土化的批评实践开拓.迄今为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女性主义文论批评手段,笔者认为,“以西释中”和“以中判西”等批评方法应该说有其优长,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在中国女性主义文论创建之初。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用别人的理论阐释本土文化特产的“以西释中”,会出现因牵强附会或误读而产生的“水
-
从彰显到渐隐
-
作者:
常彬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史
-
描述: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改朝换代的政治时代,也经历了军阀混战、农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风云,更经历了数次主流意识形态更迭对文学的规训整合。晚清以来由男性先驱者发起的维新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由此掀起的妇女解放思潮带来的女性...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