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同历史想象中的女性形象——论《长恨歌》与《白鹿原》叙事中的两性差异
作者: 尹妩婧   林丹娅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历史想象   叙事差异   新历史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白鹿原》与《长恨歌》先后于上世纪90年代问世,两部长篇小说都将笔触指向了“历史”,但两者对于历史的建构却是大相径庭:前者建构的历史是一种“斗争模式”,后者则是“合作关系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想象中,两位作家又分别塑造了“妖女”、“圣女”、“女人”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不同的历史想象与女性形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性别意识话语,反映了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更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去完成女性自我建构的再度深思。
不同的方式 共同的探寻-《倾城之恋》与《纪念》女主人公的异同
作者: 尹妩婧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钱钟书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众多作家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与钱钟书的《纪念》从不同层面刻画了在那个特定时代下的女性形象,两者相交相补,共同展现了那个动荡时代下女性的共生相、众生相。
台湾女性文学史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台湾   妇女文学   地方文学史  
描述: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台湾远古文化与“原住民”口头文学中的女作者身影及其诉求、明郑至清治时期台湾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鸦片战争至日据中期的台湾女性创作等。
女性文学教程
作者: 乔以钢   林丹娅   来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全书系统阐述古今中外女性文学创作活动的基本状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介绍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实绩,为读者提供有关女性文学的系统知识及学术前沿信息。
女性文学教程
作者: 乔以钢   林丹娅   来源: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妇女文学   教材  
描述: 本书包括: 女性文学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创作、现代女性文学初兴期的创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创作; 台湾、香港女性文学创作等12章内容。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中国   文学史   当代  
描述: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史  
描述: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闽籍学者文丛 书写之辨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性别差异   研究  
描述: 本书主要收录了林丹娅在不同研究阶段切合时代问题的,关注女性与文学书写问题,兼具学术研究性与思想性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在展现其学术思想发展踪迹的同时,凸显其一以贯之的“一家之言”。本书主题是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作者视角独特,思维敏捷,观点鲜明而犀利,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展现出闽派文论批评的风采。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我看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时代新女性   女性作家   女作家   新加坡华文文学   主题表现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东南亚华人   女性文学   女性人物  
描述: 我看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