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独自凭栏,浅吟低唱
作者: 孙雪竹   来源: 世纪桥·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妇   痴情女   怨妇   商女  
描述: 《古诗十九首》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思妇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望穿秋水、忠贞不渝的痴情女形象;感时伤别,痛惜年华虚度的怨妇形象;外表光鲜、内心凄苦的商女形象。思妇们以一种至真、至情的理念呼出了内心的真实情感,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散发出灿烂的光辉。
浅析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塑造
作者: 孙雪竹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塑想   茨威格   小说   女性  
描述: 以描写女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是以挖掘处于无意识激情中的女性心理、展示女性生活遭遇和情感见长的作家,恐怕非茨威格莫属了。他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致力于女性心灵的开掘,塑造了一批充满生命激情和人性光辉的"茨威格式"女性形象,她们丰美多姿、真纯痴情却又命薄缘悭,为世界文学长廊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兔子归来》中詹尼斯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作者: 孙慧珍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兔子归来》   厄普代克   女权主义   詹尼斯  
描述: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被女权主义评论家定位为典型的"厌女症"作家。本文拟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结合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厄普代克的《兔子归来》中的女性人物詹尼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厄普代克不能简单的被认为是一个"厌女症"作家,相反这部作品体现了厄普代克具有一定的女权主义倾向。
邓颖超女子教育思想述评
作者: 孙杰明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颖超   女子教育思想   女子教育  
描述: 邓颖超作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她组织创办女子报刊进行教育宣传,批判封建思想并创立各种女子学校,主张女子参政、训练妇女干部,又出于时局需要为女子增添军事教育内容,还注重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她的女子教育思想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嬗变
作者: 孙雪鹏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嬗变  
描述: 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女作家陆续成批登上文坛,努力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以不尽相同的创作方式、创作选择塑造出不尽相同的人物形象,激活和抒写了女性历史,并对长期处于昏睡状态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发掘、探询。伴随五四时代转型期主旋律的演示,一束爱的阳光,首先洒向觉醒中的现代中国的女作家们。这使她们感到昂扬振发,感到新鲜,也感到困惑,以至不能自抑地要拿起笔来记述一个个为时代赐予的全新的主题。面对这让人炫目也让人措手不及的爱的阳光,她们的反应、省思及笔下所作的艺术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秉德女人 惠芬
作者: 孙惠芬   来源: 辽河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时间   国民党   失眠症   周庄   工作组   外面   旗袍   消息   男人   共产党  
描述: 惠芬:1961年生于辽宁庄河。曾当过农民、工人、编辑,现为辽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小说集《惠芬的世界》、《伤痛城市》、《城乡之间》、《民工》等,长篇
俞正燮考据学研究:以女性人物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孙建美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俞正燮   《癸巳类稿》   《癸巳存稿》   考据学   女性  
描述: 俞正燮考据学的背景独特。一方面,俞正燮生活在清代嘉道时期,国势由盛转衰,考据学正处于转型之际,而女权主义已孕育着一些变革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俞正燮独特的人生阅历和学术品格也有影响。俞正燮考据学的成就突出。在对女性人物考据的视角下,俞正燮的妇女思想独树一帜,他不仅以非凡勇气和魄力,积极提倡男女平等,切实维护妇女权益,如他提出反对缠足、室女守志、逼女殉节、一夫多妻以及妒为女人恶德等,而且极力表彰历史上的巾帼英豪,再现她们的传奇人生;俞正燮的考据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训诂、订误、辩诬、考异等,考据观点新意迭出,
论“三言”中女性形象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作者: 孙红艳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言”女性形象   进步性   局限性   原因  
描述: 在“三言”一百二十篇的作品中,冯梦龙为我们集中呈现了一批姿态各异、真实鲜活的女性形象,其女性形象地塑造可谓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在明中叶以后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冯梦龙笔下的优秀女性如秀秀、爱爱、杜十娘等均具有反叛封建传统的特点,体现了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三言”也以极大的热情描写了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女性,作者以歌颂她们的“忠夫守节”品德为主,这就与那些进步形象形成对比,体现了女性形象的局限性,同时也折射出冯梦龙女性观的矛盾复合型。
从当前电视相亲节目看中国社会的性别关系
作者: 王志华   孙燕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相亲   性别关系   男性   女性  
描述: 当前电视相亲节目分别从女审男的对视格局、女嘉宾主动大胆的表达、女性形象的多元化三个方面为我们打造了一幅新型的性别关系图景——"女性当道"。然而,最终决定权的男性归属、女性言语中表现出的对男性的依附、非常规形象女性相亲的低成功率却说明这依然是个"男权当道"的社会。究其实,一方面相亲节目偏重于娱乐性使其有意打造"女性当道"的现场,另一方面男权社会现实的深厚根基使得节目的创意只能停留于节目的表面而不可能贯穿其内里。两性关系真相的揭破有利于认清现实,进而思索如何去改善男女性别关系现状,最终实现两性平等。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论析
作者: 王展燕   孙周年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露西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在众多男性作家满纸男性意识和男性偏见的时代潮流中,福斯特直面女性主体意识问题,深刻省察二元对立下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塑造出露西这一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黑格尔关于人类自我意识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对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勾勒出露西被压制的女性自我意识从萌发到觉醒的全过程
< 1 2 3 ... 5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