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丽,毛传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湖北妇女运动初探
-
作者:
孙丽
毛传清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国民政府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
描述:
和湖北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一样,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湖北妇女运动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教育平等、婚姻自由、财产承继、放足等思想主张深入人心。对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湖北妇女运动的背景、发展概况、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
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品牌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性特征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
描述:
九十年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来自西方的女性理论对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经历迥异但又独立前卫的女作家们,首先开始自觉地用文字表达对现实女性生存态的关注和焦虑。作家们把过去遮遮掩掩的对女性生活、心理等的描写重新铺展在新社会的朝阳下,为她们寻找生存的空间和深入开掘女性的独特性,使她们的生命更精彩的延续、追求更完美的实现。
-
女性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思想内涵分析
-
作者:
孙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文化价值内涵
男权社会
剪纸
女性
-
描述:
通过运用社会性别知识,在女性学这一视角下,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内涵进行重新阐释与分析,围绕剪纸意象中的人文内涵,探讨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定位和发展问题,对当下女性解放自由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与启示。
-
“三言”与《型世言》女性命运主题比较
-
作者:
孙丽华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型世言
纲常
女性命运
三言
-
描述:
冯梦龙与陆人龙在自己的小说中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并对她们持一种赞美和褒扬的态度。但是这两位作家的小说却体现了相当不同的人生理念。在他们笔下,女子或作为不幸命运的承载者,或作为坚忍节烈的人格楷模,表现了相当悬殊的美学内涵。
-
奥康纳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分析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仰
精神分析
男性
-
描述:
奥康纳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从来都不是主角,他们飘忽不定、善恶难分似乎代表着一股特殊的力量。同时,他们又总是将伤害带到女性人物的身上,将其肉体摧毁,甚至将她们推上死亡之旅。针对这一奇怪现象,本文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来剖析奥康纳作品中男性角色的神秘含义后发现,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是作者的恋父情结在其对上帝的信仰中得以释放、升华的外在表现。
-
通往救赎之路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暴力
女性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独立、精明并且强悍。这样的形象暗合了妇女解放运动所倡导的新女性的意象。然而,这些女性常遭遇突然的暴力甚至死亡。肉体的毁灭却总能为之带来灵魂的救赎。事实上,这一反复出现的模式反映了奥康纳对女性的基本态度。在她看来,女人应该安心于男人助手的位置,这是上帝设立的秩序。只有让女人失去一切不应有的权利,才能使之得到灵魂的拯救。
-
通往救赎之路——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观初探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暴力
女性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独立、精明并且强悍。这样的形象暗合了妇女解放运动所倡导的'新女性'的意象。然而,这些女性常遭遇突然的暴力甚至死亡。肉体的毁灭却总能为之带来灵魂的救赎。事实上,这一反复出现的模式反映了奥康纳对女性的基本态度。在她看来,女人应该安心于男人助手的位置,这是上帝设立的秩序。只有让女人失去一切不应有的权利,才能使之得到灵魂的拯救。
-
奥康纳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基督教
社会地位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独立、精明并且强悍。这样的形象暗合了妇女解放运动所倡导的"新女性"的意象。然而,这些女性常遭遇突然的暴力甚至死亡。肉体的毁灭却总能为之带来灵魂的救赎。事实上,这一反复出现的模式反映了奥康纳传统的极具基督教色彩的女性意识。在她看来,女人应该安心于男人助手的位置,这是上帝设立的秩序。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发展
-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现当代文学
觉醒
消融
女性文学
发展
-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觉醒期,30年代至70年代的消融期和80至90年代后的发展期。在女性意识的嬗变发展过程中,显示着女性意识由自觉走向自醒,由模糊困顿到明晰多样。从不同阶段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可以透视出20世纪女性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审美流变与发展
-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风格
病态美
阳刚美
女性文学
阴柔美
-
描述:
2 0世纪的女性文学可分为五个时期 ,即“五四”时期 ,30至 4 0年代时期 ,5 0至 70年代时期 ,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以及 90年代时期。从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创作入手 ,探讨了女性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审美特征 ,以及它在2 0世纪的整体运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