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法学学科建设初探
-
作者:
周天枢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妇女法学
学科建设
-
描述:
妇女法学是妇女学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妇女法学的学科地位,首先必须研究其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文章结合从事妇女法学的教学实践,提出妇女法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阐述妇女法的基本原则、地位和职能、妇女法学的形式和体系,对妇女法学的学科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
-
低碘摄入地区人群吸烟与甲状腺肿的关系
-
作者:
周向东
来源: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理检查
甲状腺体积
甲状腺球蛋白
碘摄入量
竞争性抑制
女性研究
阿尔
硫氰酸盐
甲状腺超声
可信限
-
描述:
低碘摄入地区人群吸烟与甲状腺肿的关系
-
爱的无奈 爱的抗争 爱的升华——浅谈女作者笔下爱情婚姻主题的嬗变
-
作者:
周艳丽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爱情婚姻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爱情婚姻题材历来是女性作者永恒的创作题材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不同时代的女性作者对于爱情婚姻的要求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这就形成了不同时代女作者笔下爱情婚姻主题的差异 ,本文以封建社会、”五四”时期、新时期为楔入点 ,试图说明女性作者爱情婚姻主题的嬗变过程。
-
On 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 Northanger Abbey
-
作者:
周青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女主人公
婚姻道德观
婚姻观
-
描述: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最为特别的小说,因为这是她最早写成、却是她死后最迟出版的小说。从成书至出版相隔十三年。历经几番周折与修改,先是书商用十英镑买下这本书稿却不出版,接着是奥斯丁的哥哥亨利出十英镑买回,最后奥斯丁根据自身十多年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将此书作了重大修改,但该书在她死后才得以出版。
该小说描述了一位普普通通、过于天真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她到繁华的巴思度假,有幸结识并爱上了富家子弟亨利·蒂尔尼牧师;而亨利的父亲,古怪势利的,受到追求凯瑟琳的约翰·索普的虚荣之辞的欺骗,以为她是富
-
男权话语的产物:《三国演义》女性形象论
-
作者:
周晓琳
来源: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价值
男权话语
为他取向
家长权威
男性眼光
-
描述: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 ,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 ,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 ,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
现代女性视野中的赛金花——赵淑侠的《赛金花》解读
-
作者:
吕周聚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女性文学
赛金花
-
描述: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 ,赵淑侠突破前人 (男性 )对历史人物赛金花的习见 ,将其放在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背景上 ,用现代女性观点来考察其曲折多变、荣辱与共的悲剧命运 ,赋予了她一种现代意识 ,塑造出一个崭新的、立体的女性形象 ,表现出作者对女性命运与现实人生的热切关注与深刻思考。
-
赞美的背后——《杭州美女地图》、社会性别话语及其他
-
作者:
王周生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真实的女人
自然性别
杭州美女地图
美女标准
-
描述:
一篇《杭州美女地图》奇文引发的争论 ,反映一个严酷现实 :在大众传媒中 ,女性常常作为物的形象出现。究竟谁在定义美女 ?对美女赞美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社会性别 (Gender)理论为我们拨开迷雾 ,直抵现象的本质 :女性形象作为男权中心欲望的对象 ,在市场经济下不断被强化。在性别平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 ,中国知识界任重而道远
-
感谢屠格涅夫
-
作者:
周翼南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屠格涅夫
快餐文化
世界文学史
巴金
处女地
贵族
长篇小说
作品
女性形象
生活节奏
-
描述:
在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未必有人会有耐心读屠格涅夫的长篇,虽然他以他的《猎人笔记》和《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等长篇小说取得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荣誉”——巴金这么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以编辑身份访问巴金老人,我对他说:“谢谢您。”
-
幻影学门
-
作者:
周蕾
来源:
中外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赞
电影研究
电影影像
认同政治
压抑假设
电影理论
莫薇
身份认同
电影
班雅明
电影景观
罗拉
女性主义
观阅情境
差异
-
描述:
我们今天的电影研究,充斥了认同政治的各式诉求,关怀放在文化族群如何自我再现。从电影过去被理论化的历史来看,电影研究不必然如此。早年焦点主要聚集在电影的新奇特质,可在视觉的层面复制物体的运动,精确程度超乎人类的视觉。班雅明1930年代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举出几项电影出现的意义:首先是机械复制影像的能力,让画作的气晕败落、让原作的神圣性消失;其次是机械之眼无限渗透,影像随处可得,造就一门既民主又具前瞻性的艺术;最後是观阅层面带来的震撼效应,可作社会变革之用。不同的是1950年代的巴赞,在影像的本体论
-
男权中心意识的无意识显现——也谈《橘子红了》
-
作者:
周晓宁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人物言说倾向
男权中心意识
《橘子红了》
-
描述:
本文从《橘子红了》叙事模式和女性人物言说倾向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女导演李少红潜在的男性话语立场使剧本的反封建创作初衷和人道主义思考变了味。在对中国传统宗法制旧家庭的血缘伦常无情批判、嘲讽的同时,是男权中心意识的无意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