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疯女人”:女性创作与文本的阴性隐喻
作者: 周静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疯女人   女性身份   父权文化   两性和谐  
描述: 本文是以“疯女人”为切入点,系统地探讨了女作家创作以及她们的作品中所渗透的疯狂因子,本文的书写结构如下:首先,在绪论部分作总体研究现状的阐述:对疯狂进行纵观把握,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叙述疯狂与女性文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主要是从疯狂与女性气质画上等号,成为阴性隐喻这一事实出发,从前人成果那里寻找研究的可能性。其次,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理论上的支架,这就为接下来论文的主体部分提供了背景、出发点和学理依据,主要包括三节,第一节包括疯狂的文学意义和性别话语中的疯狂书写,为了对“疯女人”形象作一细致的考查,我在
瞿秋白妇女观与生态女性主义之比较
作者: 周宏   来源: 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七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瞿秋自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中,十分关注妇女解放的问题,对于瞿秋白的妇女观,目前学界基本上是从马克思主义学角度进行剖析与挖掘的。在早期,瞿秋白妇女观有明显的改良主义色彩,但很快,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得以确立。瞿秋白猛烈抨击"三从四德",用阶级分析方法指出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在于推翻剥削制度,强调妇女权利,重视妇女运动。
“弑父”的玫瑰:一个崭新的两性故事:评迟子建新作《晚安玫瑰》
作者: 周丽娜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视野   男性形象   男权文化   迟子建小说   女性命运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成长   女性主义   施虐  
描述: 在女性文学研究视域中,东北女作家迟子建始终是一个很难被纳入批评视野的女性写作个案,而作家本人也拒绝女性主义的定位与阐释。事实上,迟子建从未放弃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且其创作有着明晰的女性视点,只不过,这一女性视点被其"诗意"、"温情"的独特写作追求所遮蔽和掩盖。迟子建采用的理想化两性关系的叙事策略,固然成就了其与众不同的写作
论清教主义对美国女性发展的影响
作者: 郭维   周晓凤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权利   清教主义   女性  
描述: 美国是世界女性学的主要发祥地,在女性发展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先驱和典范的作用。然而,美国女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清教主义。尽管当初宗教的本义是维护它的中心地位,宣扬上帝之爱的宗教信条,并力图扩大新教的宗教影响力,从而培养信仰坚定的清教徒,但它在客观上却促动了美国女性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为女性的平等与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解析《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文佳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心理   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  
描述: 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享有颇高地位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自一百多年前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小说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在社会大转型时期,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的冲击下发生急剧转变。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嘉莉、杜洛埃和赫斯特伍德便是生活在这个转型期社会中的普通人。本文选择了这三位主人公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挖掘出他们各自心中欲望的真正诱因,以及导致他们迥异命运的内在心理原因。本文从人格理论
萧红传记研究综论
作者: 周春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综论   传记史   传记   萧红   传记批评  
描述: 在现代文学研究史上,萧红算是“生命力”持久的作家之一。表现之一就是从20世纪四十年代到新世纪以来,70多年间,产生了60余部形式多样的萧红传记及传记小说,对萧红的形象进行了多个角度地塑造。这在现代文学史的作家中间,也算是十分突出的了。现有的萧红传记研究成果有侧重于考察萧红传记中萧红形象演变的,有侧重论述新时期以来萧红形象重构的。在此之上,萧红传记研究的空间还有待拓展。所谓传记研究,其内容包括传记评论、传记史和传记理论三个方面。具体到萧红的传记研究,可以发现,相较于萧红传记写作呈现出的硕果累累景象,萧红传记
身份认同视角下的《格拉纳达三部曲》
作者: 周齐璇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格拉纳达三部曲》   文化冲突   身份认同   阿拉伯文化  
描述: 《格拉纳达三部曲》以“格拉纳达的陷落”这一历史事件为大背景,以祖孙三代由此而改变了的命运为故事线索,通过一些典型人物的命运起伏,试图展示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个人在民族危亡、信仰存废以及文化断续等重大问题上的挣扎、呐喊和抉择。格拉纳达陷落前后,一段发生在东方与西方,穆斯林与基督徒,阿拉伯语与卡斯蒂利亚语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历程上升到高潮阶段。一面是不得不告别的高度灿烂的安达卢西亚文化,正如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希提在他的《阿拉伯通史》所说:“穆斯林的西班牙,在中世纪欧洲的智力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章。”“在八世纪中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谭恩美的自传体小说研究
作者: 周春玲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传批评   身份建构   自传体小说   谭恩美   美国华裔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谭恩美(1952—)自1989年发表处女作《喜福会》以来,其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谭恩美已经出版了5部小说,3部散文集和2部儿童文学作品。在倡导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地位早已超越了一位少数族裔小说家的身份,成为整个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早期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主题和内容上大多属于自传体文学。可以说,自传体小说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最重要、发展最为成熟的文体形式。(程爱民,2003)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的自传体小说是女性身份和种族身份的自我书写。作为第
从《废都》解读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洁   周梦星   来源: 中国商界(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都》   贾平凹   女性形象  
描述: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而《废都》中的四位女性一一牛月清、唐婉儿、柳月、阿灿这四类不同性格的女子集中概括了贾平凹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以及自己从“人”这个角度出发对于女性心理和行为的独特把握,本文主要从这四个迥然不同的女子形象入手,概括分析出贾平凹在《废都》中所呈现的独特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念。
理解、平等与真爱: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完美爱情
作者: 周纯岳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解   诙谐幽默的嘲讽   婚姻   真爱   平等   充满激情  
描述: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同为18到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各自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从主题思想到写作风格表现出两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对婚姻的理解和表现。不同的人生使得二人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奥斯汀的手法诙谐幽默,而夏洛特则以坦率富有激情的笔调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命运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但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是相似的,即良好的婚姻是建立在理解、真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