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卿卿性命为谁误魂伴君侧泪沾衣——浅谈《碧桃花》中的女鬼形象及其审美效果
作者: 周亭宇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鬼   形象   元杂剧   审美  
描述: 元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它以丰富的故事题材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元杂剧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更是引人入胜,其中女性鬼魂形象则尤为特别。元杂剧《碧桃花》中的女鬼形象以其独特性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死亡审美体验。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作者: 周广焕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鸽子楼   《觉醒》   新女性  
描述: 在《觉醒》中,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904)通过描写主人公居住场所的转变,展现了埃德娜思想意识觉醒的过程。鸽子楼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具体意象,包含着双重的含义:一方面象征着埃德娜的经济独立,展现其努力实现自我的新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其难以挣脱的男性精神樊笼。鸽子楼的双重含义展现了处于男权社会统治下的新女性的困苦与挣扎。
从无声的沉默到有力的呐喊——浅析《末日崩塌》中的女性主义回归
作者: 周珂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压制   歧视   女性气质消费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父权主义社会,女性的"他者"地位一直存在。随着女性观众性别观念的改变,女性形象在银屏上已经有了些许改善,逐步从纯视觉消费对象转为部分意义的制造者。美国灾难片《末日崩塌》中女主角布莱克的角色定位以及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英雄主义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女性地位在电影中的提升,女主角在影片中的精彩表现也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的回归。
从无声的沉默到有力的呐喊
作者: 周珂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父权主义社会,女性的“他者”地位一直存在。随着女性观众性别观念的改变,女性形象在银屏上已经有了些许改善,逐步从纯视觉消费对象转为部分意义的制造者。美国灾难片《末日崩塌》中女主角布莱克的角色定位以及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英雄主义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女性地位在电影中的提升,女主角在影片中的精彩表现也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的回归。
从伊娥的悲哭看启蒙之弊
作者: 周晓丽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米修斯   伊娥   悲哭   启蒙之弊  
描述: 在古希腊悲剧中,伊娥是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俘的普罗米修斯》中,伊娥的悲哭不仅是对自己命运多舛的倾诉,也是普罗米修斯启蒙之弊端的揭示。从她的纯洁处女之身显示了她对非理性的无知及视野的不足,而普罗米修斯过度的怜悯同情人类及引入盲目的希望也充分体现了启蒙的过失。本文正是以施特劳斯的文本细读法来阐释伊娥悲哭段落中的微言大义,试图揭示启蒙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昭告幽微,启开重新思考古今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利弊得失。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作者: 周丽娜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红》   影像   萧红   《黄金时代》  
描述: 2013年至2014年期间,两部萧红传记电影《萧红》与《黄金时代》相继公映。二者均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电影,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萧红形象。前者将萧红纳入正统秩序中按照主流意识形态标准塑造了一个男性视点下的女性形象;后者用全新的艺术方式重塑了萧红形象,重建了女性与电影的关系。作为一个正统秩序外的女人,萧红的人生既为各种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最大可能,也同样决定了其在大众视觉消费文化语境下可能的传播与接受方式。
从伊娥的悲哭看启蒙之弊
作者: 周晓丽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米修斯   伊娥   悲哭   启蒙之弊  
描述: 在古希腊悲剧中,伊娥是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俘的普罗米修斯》中,伊娥的悲哭不仅是对自己命运多舛的倾诉,也是普罗米修斯启蒙之弊端的揭示.从她的纯洁处女之身显示了她对非理性的无知及视野的不足,而普罗米修斯过度的怜悯同情人类及引入盲目的希望也充分体现了启蒙的过失.本文正是以施特劳斯的文本细读法来阐释伊娥悲哭段落中的微言大义,试图揭示启蒙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昭告幽微,启开重新思考古今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利弊得失.
简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周必正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苔丝   思想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见证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巨变的大文豪,哈代的作品不仅沿袭了传统观念,也吸收了新的思想,如现代婚姻、道德价值和女性解放。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整理出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结局各异。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其代表作《苔丝》进行研究,试图以更贴近的姿态获得对于女主人公悲剧命运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对人的本质进行更为全面的解读,同时为当代女性提供些许启示。
从伊娥的悲哭看启蒙之弊
作者: 周晓丽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米修斯   伊娥   悲哭   启蒙之弊  
描述: 在古希腊悲剧中,伊娥是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俘的普罗米修斯》中,伊娥的悲哭不仅是对自己命运多舛的倾诉,也是普罗米修斯启蒙之弊端的揭示。从她的纯洁处女之身显示了她对非理性的无知及视野的不足,而普罗米修斯过度的怜悯同情人类及引入盲目的希望也充分体现了启蒙的过失。本文正是以施特劳斯的文本细读法来阐释伊娥悲哭段落中的微言大义,试图揭示启蒙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昭告幽微,启开重新思考古今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利弊得失。
贾平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 周悦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塑造   女性人物形象  
描述: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他非常擅长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女性人物的描写突出了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表现出作者对于社会的理解与认知。本文主要针对贾平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