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地位、权力研究
-
作者:
周泓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能主义
社会性别
妇女人类学
女性身份
亲属制度
民族志
女性地位
女性人类学
女性主义
妇女研究
-
描述:
一、社会性别(Gender)研究传统人类学中的妇女研究包含婚姻家庭、亲属制度、性别角色的研究,女性人类学者米德、本尼迪克特,大多被视为实践者而非理论构建者。70年代以女性主义和文化决定观结合为前提的女性人类学,论析文化多变性与社会因素对性别行为和观念的影响,开始了社会性别(两性差异)的探讨,改变了传统人类学的女性研究,使社会性别成为妇女人类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和贯穿始终的重要课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与妇女地位,社会性别与人类起源、进化及社会生物学研究,社会性别与亲属制度,社会性别与劳动力分工,社会性别与语言行
-
妇女人类学的产生及其文化建构
-
作者:
周泓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人类学
女性主义人类学
女性研究
两性角色
弗洛伊德
性别差异
两性差异
妇女研究
性别角色
-
描述:
一、相关研究与学科产生妇女人类学(Women Athropology)是随着本世纪60年代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及其妇女研究(亦称妇女学Women’s Studies)于70年代产生,西方现在亦称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Feminism)人类学.妇女学研究现在多指社会性别研究,这是早期女性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成果.因此,女性主义人类学可视为妇女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
中国有女性艺术生存的土壤吗?
-
作者:
周小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传统绘画
妇女运动
现代艺术
女权主义
女性艺术
女性主义
男性
“女性艺术”
中国女性
-
描述:
在中国这样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农耕国家,似乎一切都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习惯。人们习惯于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教训,习惯于“日出而作,门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在艺术上也习惯于守着祖宗留下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笔墨程式。对中国而言工业化进程姗姗来迟,现代艺术的发展步履蹒跚,中国的女性艺术同样逃脱不了相似的规律。 国际妇女运动始于五十年代末的美国,特别是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性》一书在法国出版,成为“女性艺术”的宣告书。随着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妇女运动和
-
评《水浒》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谭桂英
周健
来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
塑造
女性形象
-
描述:
《水浒》中所刻画的女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女英雄,如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一类是淫妇,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文章分析了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前者严重失真,背离生活实际,缺乏个性,显得假大空;而后者却鲜明生动,有血有肉,达到性格化典型的高度。文章从艺术创作方法上探讨了两类妇女形象塑造成败的原因。
-
实施农村初保健康教育目标的几种形式探讨
-
作者:
周立君
滕绍禹
来源:
江苏卫生保健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卫生知识
初级卫生保健
农村
-
描述:
问题加以探讨。1几种常用的健教形式1.1黑板报、墙报、画廊等阅览式利用它们以图、文、照片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宜传卫生知识。这些传统的宣传模式,简便易行,宣传面广,绝大多数地区采用这种形式。这种形式对有一定
-
论林中英的文学创作
-
作者:
周文彬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作品
代表作家
邹韬奋
澳门
中英
女性文学
乡土情怀
-
描述:
在《港澳大百科全书》的“澳门作家”部分,有一条“汤梅笑”的辞条,称誉她为“澳门女性文学代表作家”.这位澳门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就是林中英,汤梅笑是她的原名.她现任《澳门日报》副刊课主任,工作之余,常用文学作品展现自己的一瓣心香,曾先后以“尚野”、“饶芷岸”、“董行芳”、“爱湄”、“宇文玲”、“林中英”等笔名,分别在《澳门日报》的“新园地”、“家庭”、“妇女”、“镜海”和
-
《走入历史的景框-论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
-
作者:
周庆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发展
女性文化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到九十年代,在形式技巧及思想内容上都有极大的改变与提高,渐渐地走向一条成熟的将中国妇女实际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道路.女作家们努力在一系列女性话语的颠覆、反抗过程中,赢得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建立起平等的男女变化关系,进而建构女性
-
青春期产後忧郁的对照研究
-
作者:
陈彰惠
周泛澔
曾英芬
王兴耀
来源:
护理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忧郁
青春期
社会支持
-
描述:
青春期懷孕生育是一種青春期發展危機加上情境危機,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很多問題。本研究目的在使用對照組以瞭解產後期是否為青春期女性的憂鬱高危險期。樣本是高雄地區的青春期女性,研究組收取青春期產婦(年齡≤20歲),並以不曾懷孕及生育之青春期女性為對照組,每組樣本數各148名。測量工具除基本資料外,包括知覺壓力量表(PSS)、社會支持調查表(ISEL)以及貝氏憂鬱量表(BDI)。結果發現青春期母親的壓力、社會支持、憂鬱得分和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產後組和對照組在貝氏憂鬱量表的平均分數,產後組13.56和對照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