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他界之女—泉镜花《山海评判记》人物试论
作者: 吴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泉镜花   民俗民话   他界   山海评判记   女性人物  
描述: 泉镜花是有着旺盛创造力和幻想力的作家。说他有旺盛的创造力,是因为他是日本为数不多的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而一直活跃在文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发表长短篇小说及戏剧作品三百余篇,以岩波书店出版的全集为例,就有28卷之多。《山海评判记》是泉镜花56岁时的作品。东京时事新报自1929年7月开始连载到同年11月连载完毕。但作品问世之后却一直没有发行单行本,并一度被看作是泉镜花的失败作。这部集民俗、童谣、民话、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镜花诸多要素为一体的作品,也作为作者晚年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的作品,事实上可说是能反映作者
从《血染的季节》看布林克的政治观
作者: 吴树然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德烈·布林克   女性观   种族观   《血染的季节》   政治体系  
描述: 南非著名作家安德烈·布林克文风简洁明了,作品内涵丰富,备受国内外学界推崇。他的现实主义力作《血染的季节》以20世纪70年代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为背景,讲述了白人教师本一步步卷入黑人戈登的死亡事件,试图查清其真相,却在关键时刻出车祸死亡的故事。本文借助文化批评理论,结合文本细读,分析布林克对南非政治体系和种族隔离制度的看法,探讨他对南非种族问题和女性问题的立场,从而全面揭示其政治观。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布林克的生平、文学成就、作品的故事情节,国内外有关作家及作品的研究动态,文化批评理论概述和论
苦难与净化:《荆棘鸟》的悲剧性研究
作者: 吴子渝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棘鸟》   悲剧   澳大利亚内陆   净化  
描述: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性小说家科林˙麦卡洛的作品,素来有着澳大利亚版《飘》的美称。自1977年出版以来,《荆棘鸟》因其所描绘的独特的澳大利亚自然景观和多元文化主题受到读者的推崇。这部小说以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为历史背景,讲述了1915-1969年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克利里家族的女儿梅吉和后来做了大主教的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全方位描绘了当时的澳大利亚社会尤其是澳大利亚内陆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对爱情不懈追求的描写,人性的弱点、英雄主义梦想的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空间与女性自我认知
作者: 吴丽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   私人空间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以其先锋派的现代写作和意识流创作手法而著称。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经历了20世纪英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的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基于对伍尔夫个人生活经历和其文学作品的理解,文章认为空间问题是伍尔夫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正是她与其他很多同期作家的不同之处。因此,本文意在结合亨利·列斐伏尔的理论来阐述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空间表征。通过研究公、私空间的二元对立,文章审视了伍尔夫小说中女性人物不断追寻自我认知的过程。对于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和爱德华时代
双重压迫下女性的觉醒——《呼唤》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
作者: 吴聪聪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双重压迫   《呼唤》   考林·麦卡洛   身份缺失   身份重构   意识觉醒  
描述: 作为一位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以其1977年出版的经典之作《荆棘鸟》而著称。2003年出版的《呼唤》则被认为是她继《荆棘鸟》之后家世小说的回归之作。小说以澳大利亚早期工业化和“白澳政策”为背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人物。她们在殖民霸权和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状况引起了读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后殖民女性主义注重对边缘弱势阶层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处于种族、阶级、性别互动下的女性生存状况,是一个分析双重压迫下女性的恰当理论。以后殖民女性主义为基础,本篇论文首先试着去
《传奇》叙事艺术及其主旨意蕴
作者: 吴树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成人童话   人物功能   叙述行为  
描述: 晚唐时期裴铡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传奇》,是唐代传奇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传奇》虽原书已经亡佚,但据存世流传的三十余篇仍可一窥原书面貌。对《传奇》的研究,直到建国后八十年代才开始渐多起来,尤其是像《昆仑奴》《裴航》等单篇的研究引人瞩目。《传奇》利用史家笔法来传异写奇,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辞藻典雅,叙述生动,虚实结合,文奇事奇,既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又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本论文在前人优秀研究的基础之上,立足小说文本故事,进行文本细读,进而探讨《传奇》小说的叙事艺术
理想与现实:论奥尼尔戏剧中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哀
作者: 吴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理想   男权社会   尤金·奥尼尔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部戏剧作品,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戏剧奖,也是美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剧坛的青眯,是由于他在悲剧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在《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及《奇异的插曲》这三部剧作中刻画了三位角色鲜明的女性悲剧人物安娜、埃比及尼娜。其中《安娜·克里斯蒂》和《奇异的插曲》这两部剧作先后都荣获普利策奖。本文从当时的社会现实着手,结合三位女主人公的不幸经历,分析男权主义对当时女性的影响。他笔下的女性,因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受到束缚,甚至丧失了
海派“故事新编体”小说的笑谑性讽刺叙事研究
作者: 吴梦佳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故事新编体   笑谑讽刺性   艺术情境   人物形象  
描述: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中有记载“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丁玲的《韦护》第三章中说“浮生不在家,上课去了,雯便和她笑谑了好一会儿”。“笑谑”不仅是一种贯穿古今的写作形式,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中积淀了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又因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注重对现实的关联,突出用艺术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揭露、批评、攻击,可以说是一种钩连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精神的媒介。二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研究手段便集中爆发,成为承载文学批评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笑谑性讽刺的视角,选取《万象》《春秋》等杂志
空间并置,面容相似:对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空间性解读
作者: 吴梦霞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理论   神话空间   《占有》   当代空间   爱情观   维多利亚空间   进步  
描述: 1991年A.S.拜厄特以小说《占有:一部罗曼司》获得了英国布克奖。该小说交织了爱情、侦探与文学理论界人士的生活百态。自问世以来,该小说获得了文学评论界的高度重视。当代批评家与学者随之从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及互文性等各种角度提出了不少阐释与解读。空间理论作为当代文学评论界兴起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文本批评方法,旨在打破时间在叙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空间作为叙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文学文本中的重要作用。《占有》中并置与交织的三个空间——神话空间、维多利亚时代空间及现代社会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景观空间。与此对应的是,生
《儿子与情人》的原型批评解读
作者: 吴钰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场景原型   圣经   人物原型   《儿子与情人》   原型批评  
描述: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富有创造力,也是备受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大胆创新,并以其独特的风格描写了原始之美和自然之美,用心理分析的手法探讨了人类本能的力量。其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就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也是一部深受评论家推崇的作品。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被众多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多样的方法作了分析和评论。《儿子与情人》是一部作者的半自传的小说,包含了许多原型,反映了劳伦斯的人生态度。劳伦斯喜欢通过各种不同的意象和象征来诠释自己的观点,以便让读者了解劳伦斯的内心世界和宗教观及其信仰。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