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特征探析
作者: 吴雪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史记   特征   女性  
描述: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或是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权利巾帼,或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也不乏出身平民的小女子。她们有的身份高贵,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有的仁慈、勇敢,是智慧与孝义的化身。《史记》在描写女性方面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具有丰富、鲜活、生动的特点;在数量、类型、情节方面趋于丰富化;寓“奇”趣于女性形象描写之中。
回到中国现实的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吴雪丽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回到中国现实的女性文学研究
回到中国现实的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吴雪丽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回到中国现实的女性文学研究
护理专业男生职业认同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索
作者: 胡琬晴   吴雪梅   来源: 特别健康(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社会的发展,患者对男护士的需求与日俱增,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占很大的优势,有许多工作是女护士不能代替的[1]。
别作深宫一段愁:李白宫怨诗赏析
作者: 吴雪伶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古人道,女人与酒是李白诗歌的两大主题。而宫中怨女又是李白诗中女性形象的代表之一。李白于天宝元年至三年在翰林院供职,与玄宗和杨贵妃皆有多次接触,期间曾醉中写下著名的《清平调》三首。他所创作的15首宫怨诗,虽不到其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但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比,已是不少,且多名篇佳作。本文就采选几首,略作赏析,尝试从这一类诗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风貌。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路径:评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作者: 吴雪丽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语境   女学生   历史现场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书写   中国现代   现代女作家   女性主义  
描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系统的中国女性批评与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其间,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和阐释中国女性作家作品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西方理论曾经打开了女性研究的视野,并且多有洞见,但是,基于整体西方女性生存经验和历史语境的女性话语并不可能穷尽中国女性生存和写作的真相,遮蔽和盲视也不可避免。在此
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女勇士》
作者: 吴雪玉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婷婷   创伤理论   华裔文学   女性文学   《女勇士》  
描述: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唐代宫怨诗中女性意识的文化价值
作者: 吴雪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唐代   文化价值   宫怨诗  
描述: 伴随着唐代帝国文化的极度开放,封建礼教的适度松弛,唐代女性文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众多宫怨主题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唐代女性开始走出闺阁,向往自由,积极地走入社会,其女性意识的文化价值特性明显,意蕴丰厚,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考察分析:一是唐代宫怨诗中女性意识的文化考察;二是唐代宫怨诗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文化价值;三是唐代宫怨诗中女性客体意识的文化价值。
茅盾和德莱塞小说中“幻灭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吴雪梅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观情绪   反复性   茅盾   西奥多·德莱塞   “幻灭性”人物形象  
描述: 同为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和德莱塞都坚持全面再现现实生活的创作主张。虽然由于所处社会环境、接触现实的不同,导致他们的作品在具体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茅盾和德莱塞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过悲观、“幻灭”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不仅源于亲身经历,更有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所得。因此,他们在小说中不约而同地塑造了一批具有“反复性”特征的“幻灭性”人物形象。但是影响两位作家创作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创作观念等不尽相同,使得他们笔下的“幻灭性”人物形象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就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言,首先,他们都塑造了生活型、理想
河野多惠子的文学特色—女性主义视角的考察
作者: 吴雪远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察   文学特色   河野多惠子   女性主义  
描述: 河野多惠了(1926~)的文学创作始于战后,1961年凭借一部《搜捕幼童》登上文坛。这篇成名作和仓桥由美子的《党派》并称为日本女性文学真正开始步入“战后”阶段的经典之作。和当时还是学生的由美子不同,多惠子被文坛认可的时候已经年过三十,略显大器晚成,但之后她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随笔和文学评论方面也不遑多让,直至近年依然笔耕不辍,是日本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多惠子成长于昭和初期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的人生经历并不平凡。少年时被动员至工厂劳作,乃至遭遇空袭的灰暗记忆,战后边与病魔作斗争边默默无闻地坚持创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