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爱情密码解读:亨利詹姆斯小说
作者: 田原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密码   詹姆斯   亨利·   女性  
描述: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文体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在世界文学画廊里,他用笔书写、描绘了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女性形象。本论文主要着眼于他的四部小说,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爱情的发展历程的分析,解读美国上流社会的女性爱情密码。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讲他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对亨利詹姆斯研究的文献综述和本论文的写作意图。第一章主要分析了《鸽翼》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米丽的爱情密码:米丽对爱情是单纯幼稚的,她总有一种潜在的威胁,逃避现实,最终像鸽子一样飞走了。詹姆斯向读
女性:从缺场到在场—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和《金字塔》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主义   在场   女性主义   缺场  
描述: 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对人性恶的探讨而著称。这一主题也是历来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却罕有评论家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分析戈尔丁的作品。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并融合了部分解构主义,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等其他流派相关理论,在更为广阔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下对威廉·戈尔丁的两部小说《蝇王》和《金字塔》进行解读,分别探究女性在这两部小说中缺场和在场的状况。本文首先对威廉·戈尔丁的文学创作以及关于其作品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然后对《蝇王》和《金字塔》进行重点分析。在《蝇王》中,由于女性
对男性气质与已婚男性精神健康状况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作者: 原桃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健康   男性气质   已婚男性  
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的精神健康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精神健康问题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议题,而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从2000年才开始,多停留在描述研究的层次上。已婚男性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如何以及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成为本论文关注的内容。男性气质研究作为女性研究的一种延伸,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20年来,男性气质研究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本论文尝试用男性气质的视角对已婚男性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本文通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论
作者: 原小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副文本   鲁迅   文学图像   丰子恺  
描述: 从法国文学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出发,结合图像学、史料学、美术学、心理分析学等相关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历史梳理和个案研究,是论文主体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论文除首尾的“绪论”与“结语”,主体共七章:第一章属理论探讨部分;第二、三章属历史梳理部分;第四至七章属个案研究部分。第一章首先从副文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着手,阐述了副文本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副文本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它既涉及宏观的文化研究,也涉及微观的文本细读。由于研究对象与方法关乎文学艺术与图像艺术两个既联
“文革”宣传画的类型及其性别传播
作者: 王清清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革”宣传画   革命斗争   生产建设   教文卫体   性别  
描述: “文革”宣传画是我们考察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性别观念、政策及其传播,最为生动的文本载体。它大致可以分为“革命斗争”、“生产建设”和“教文卫体”三种类型。“革命斗争”类型画作中的女性形象畸形造作,反映了女性的男性化描绘;“生产建设”类型宣传画图画了女性与男性一道参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美丽图景,体现了男女在工作地位上的平等;“教文卫体”宣传画全方位地再现了妇女在新中国所担任的各种职业,生动地宣传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国家政策。这些类型都从各自的功能出发,服务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国家主义实践。
情感的失落:“剩女”与中国的现代性变迁
作者: 王清清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情感   甲女丁男   现代性  
描述: “剩女”一般是指现代都市里“条件比较好的”大龄单身女性。“剩女”现象的出现,典型地表征了中国现代性的发生和变迁。原有“甲女丁男’’的解释是粗略的。我用五个原则提出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1.人口
美国文化知识介绍及应用
作者: 王蓉   原平方   来源: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文化   概况  
描述: 本书分为十五章,第一章(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章(美国的教育制度)、第三章(美国的宗教)、第四章(美国人的价值观)、第五章(美国妇女与妇女运动)、第六章(美国人的家庭婚姻生活)、第七章(美国的节日)、第八章(美国人的体育娱乐活动)、第九章(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十章(美国的社会问题)、第十一章(美国的媒体与通讯)、第十二章(美国的电影、音乐和舞蹈)、第十三章(美国文学)和第十四章(文学典故及其他)、第十五章(美国文化知识应用)。同时,本书还精心挑选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英语资料,分为和四级考试形式接近的不同
山西代表团举行庆三八茶话会
作者: 原玉苗   焦菊梅   来源: 人民代表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节日   顺向   山西   代表团   科学发展   妇女权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   妇女工作   女性人物  
描述: 山西代表团举行庆三八茶话会
后殖民作品中的“她者”形象——以《等待野蛮人》和《英国病人》为例
作者: 汪定辉   原一川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等待野蛮人》   《英国病人》   “她者”形象   人性与权力   后殖民作品  
描述: 《等待野蛮人》发表于1980年,是库切第一部为自己赢得国际荣誉的长篇小说。而迈克尔·翁达杰的《英国病人》发表于1992年,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殖民、人性和爱情的故事。两部小说皆发表于同一时代,虽然故事背景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关于人性和权力的主题。本文将分别从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即:“野蛮姑娘”和凯瑟琳的“她者”形象进行解读,以揭示后殖民作品中女性“她者”形象的边缘化(marginalization)问题。
解读斯嘉丽的抗争及《飘》对于美国现代女权主义的意义
作者: 安杨   原一川   来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斯嘉丽   女性主义  
描述: 《飘》是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重要作品,在美国甚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及影响力。《飘》的主人公斯嘉丽,以其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坚强、勇气、智慧,与男权分庭抗礼而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女性形象之一。其实斯嘉丽代表了早期欧美女权主义的发端,她的形象为后来的美国乃至世界女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深远。
< 1 2 3 ... 5 6 7 ... 42 43 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