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西藏史诗《格萨尔王》和其中的女性形象—森姜朱牧
作者: 崔清新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藏   口头传统   女性形象   格萨尔  
描述: 由于史诗《格萨尔王》的特殊性,即千百前来口头传唱的特征,使该史诗版本多样,内容不一。这对于依赖文本而进行文学评论或分析的事实,如何使之具有说服力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问题。因此作者在深入分析史诗中的女性形象之前用了相当篇幅来介绍该史诗的口传特点,指出尽管版本繁多,但主要思想和所体现的社会背景是一致的,从而选择一个相对普遍的版本作为研究的依据。同时也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这部史诗,对后文中可能的出现偏颇观点报以宽容态度。该论文的主题围绕史诗《格萨尔王》(King Gesar)中的女性形象森姜朱牧(Sen-lcam
正义与性别:试论1978年以来香港警匪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魏秀清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价值   香港警匪片   正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香港电影整体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冷落和忽视,而从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来看,被研究的女性形象身份边缘、另类,所选取的电影文本影响范围亦十分有限。总之,目前学界对于香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缺乏完整而深刻的关注。 香港警匪片作为众多香港类型电影中最具本土特色、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电影类型,长期以来备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本文以1978年以来的香港警匪片为研究范围,在对这一期间警匪片进行史的梳理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典型影片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细读和分析,从而对女性形象进行系统、
译者的选择与翻译批评—《苔蕾丝·德斯盖鲁》三译本研究
作者: 赵清曦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间性   翻译批评   贝尔曼   《苔蕾丝·德斯盖鲁》  
描述: 《苔蕾丝·德斯盖鲁》写于1927年,作者莫里亚克运用精湛别致的意识流手法塑造了苔蕾丝这样一个犹如“暗夜天使”般的经典女性形象。该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最佳小说之一,1981年在我国首度出现单行译本,此后引发了学界对莫里亚克小说的关注,有关莫氏创作手法、作品译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等研究风行一时。可以说,这些学术成果是翻译活动历史价值的体现。长期的翻译理论研究和无数的翻译实践经验向我们表明,对文学作品原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往往不是一个译者能够一劳永逸地完成的,因此也永远没有唯一的翻译定本。《苔蕾丝·德斯盖
汉越语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作者: 阮氏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除   性别歧视   对策   成因   越南语   避免  
描述: 性别歧视是社会问题,也是语言问题。近几十年来,语言里的性别歧视现象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人们已意识到性别歧视对语言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只有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才能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才能使语言更加完美。研究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一个民族的语言,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助于促进语言及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制定语言规划和第二语言教学计划,同时对于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学界对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比较关注,进行了不少研究,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也比较多见。但就对比研究而言,学者们往
生命意识在爱的变奏中张扬
作者: 吴清华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价值   生命意识   情感特征   八九十年代乡土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承接二十年代乡土文学,八九十年代,新乡土小说又呈现出强劲的趋势。伴随着新乡土小说的发展,作为文学创作第一性的女性,也使乡土文学的园地蓬蓬勃勃。这些女性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一改旧时代女性灰头土脸的面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原始的生命意识进一步增强,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她们对美好生活和美好爱情有了朦胧的觉醒,并在觉醒中平静地期待人生的幸福,热烈的追求人生的完美。并且她们在时代大潮的激荡中,在对传统的蔑视和嘲讽中,满足着生活之爱,享受着肉体之爱,还追求着更高境界的精神之爱。这些变化了的新女性展
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黑玉清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女性困惑   “他者”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描述: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0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曾12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莱辛也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多丽丝·莱辛著有《野草在歌唱》(1950)、《暴力的孩子》、《金色笔记》、《堕入地狱简况》(1971)、《黑暗前的夏天》(1973)、《最甜的梦》(2001)、《爱情,又来了》(1996)等多部作品,其中《金色笔记》被
关于农村妇女参政的探索性研究:以云南省女村主任为例
作者: 张柳清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参政   女村主任   优势  
描述: 在我国的乡村社会事务管理之中,男性一向是这个领域的主导力量。就目前情况看,农村事务的决策人仍然是以男性为主导,尤其是在村干部群体之中更是如此,即便有个别女性村干部存在,她们不是做妇女的计划生育工作就是一点点缀而已。然而,男女两性都是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他们都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管理本村的事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女性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女性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强化与保障。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8个女村主任的访谈、书信等研究,采取与传统观点不同的优势视角去研究女村主任群体,旨在建构一个新时代的、与传统不同的妇
民国族谱有关女性的记载探析
作者: 惠清楼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对民国族谱的序言、凡例、人物传记、世系表等内容的梳理,呈现了民国族谱有关女性记载的新变化。与清代有所不同,民国族谱编纂者的女性态度颇具多样性。即使是较保守的族谱,也会在凡例中显现出,固守对女性节烈等严格要求信条的不容易。开明之谱的编纂者都存有或多或少与时俱进的精神,程度不等地记载了族女族妇的姓名、读书或工作的概况。这些族谱不仅向我们呈现了晚清民国以来新的女性形象,而且还将早已存在的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首次在族谱中表现出来,在传统的贞节烈妇和贤妻良母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出门读书的女性、谋职自立的
叛逆与传统——论《简·爱》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
作者: 杨彦清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逆   传统   夏绿蒂·勃朗特   简·爱  
描述: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的作品《简·爱》在1847年一经问世,立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独特的主题思想和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孤儿简·爱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觉醒的奋斗历程。显然,简·爱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家中的天使”,相反,她勇于挑战传统,反抗对女性的偏见,勇敢地追求真爱,是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形象。 自出版以来,《简·爱》因作品中女主人公要求女性独立和男女平等而成为女性主义经典作品备受关注和赞誉。在所有对作品《简·爱》的女性主义文学
《楚辞》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及其文化成因
作者: 王渭清   来源: 2013年河南西峡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楚辞》自问世以来,研究者代不乏人,钩沉、考辨、商榷、论析的文字层出不穷,学术争论持久而热烈。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和显学。由于《楚辞》中的女性往往是以喻体的形式出现,沉浸在"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之中,或者是以神灵的身份出现,有着超现实性的色彩。因而在学术界,对于《楚辞》中女性形象的观照、研究与讨论则显沉寂。事实上,在南北文化尚未融合的先秦时期,质朴、率真、理性的北方文化与浪
< 1 2 3 ... 14 15 16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