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玉台新咏》颜色词语意象分析
作者: 陶原珂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台新咏   颜色词   意象   女性  
描述: <玉台新咏>中的诗作常常借助颜色词语意象描写女性人物,包括肌肤、化妆、服饰等,从而使女性的形象表现得更加明艳;诗人们已经比较有意识地将颜色词语意象融入比兴、铺陈、对仗等表现手法之中,与<诗经>、<楚辞>对颜色词语的运用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艺术自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也为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诗歌意象资源.
论女性受众在大众传播媒介下的被动与沉默
作者: 原洁   付治涓   来源: 新闻三昧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教育   大众媒介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妇女形象   女性受众   大众传播媒介   女性形象   男性   社会群体  
描述: 对于媒体受众的研究从来都不能忽略女性受众这一社会群体。这一群体规模庞大,为大众媒介的主要传播对象之一。然而,就性别而言,女性受众却始终表现为被动与沉默。
古典回归与现代求索:李鸣的工笔仕女画创作
作者: 朱中原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工笔   魏晋南北朝   李鸣   现代   创作理论   仕女画  
描述: 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仕女画创作在中国有着数千年历史,最早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壁画。早在战国、可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就已有体态丰腴的妇女形象。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卷轴仕女画创作的肇始期,魏晋也是中国绘画创作理论的复兴时期,追求“气韵生动”的人物画创作,表征着魏晋风度的一种审美意趣。
试析《又来了,爱情》中莱辛对女性的新思考
作者: 原松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生存状态   命运   爱情   女性  
描述: 莱辛在《又来了,爱情》中通过塑造两位女性形象,诠释了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爱情与命运,从而反映出作家对女性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试析《又来了,爱情》中菜辛对女性的新思考
作者: 原松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生存状态   命运   爱情   女性  
描述: 莱辛在《又来了,爱情》中通过塑造两位女性形象,诠释了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爱情与命运,从而反映出作家对女性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薄如蝉翼 婀娜十二钗
作者: 中原   来源: 数字世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辨率   播放器   手机   红楼梦   金钗   摩托罗拉   摄像头   参考价格   女性形象   曹雪芹  
描述: 一曲流传千古的《红楼梦》,唱出几多入世的悲欢哀怨,曹雪芹用他细腻、真挚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十二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娇艳动人,她们才华横溢,她们是世俗浊流中一股清新的风。经历了岁月长河的洗礼
《诗经》女性描写三题
作者: 陆理原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   命运   爱情   女性文学   审美标准  
描述: 从女性文学的视角读解《诗经》,可以发现,《诗经》中描写的女性的形象美、女性的爱情生活和女性在婚恋中的悲剧性命运三个层面的内容,都印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博科夫小说中男性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视阈   纳博科夫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世界文坛中的一个传奇性人物。许多读者和批评家倾向于关注他作品中的形式、风格、语言和写作技巧,但极少有人对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同时结合其他理论,如解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原型批评、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等等,对纳博科夫的三部小说《玛丽》、《黑暗中的笑声》、《洛丽塔》展开分析,探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以及女性形象建构中所反映的男性心理。第一章分析了少年男子的幻想---《玛丽》中母亲和情人的结合体。女主人公玛丽是真实和幻想的结合,女性与母性的结合,人性与
唐代艺术中女性形象的视觉呈现
作者: 原华丽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   唐代   身体   女性形象  
描述: 唐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以静态的、可视的图像文本为基础,基本覆盖了初、盛、中、晚唐各个时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断代系统。唐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以身体呈现为主要的视觉呈现方式,它既不同于西方绘画和雕塑中的女性裸体形象,也区别于中国古代艺术中除手和脸之外被层层包裹起来的女性身体形象,而是在西方裸体的基础上有所遮蔽,又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身体被层层包裹的基础上有所暴露。唐代艺术中女性形象的特殊性,一方面在于女性形象的呈现不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出现了与唐代之前或之后截然不同的局面,女性形象从政教内容走向世俗化的审美与
《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三位女性受害者:从女性主义批评解读
作者: 原亚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亨利·詹姆斯   《一位贵妇的画像》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受害者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卓越的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他被认为是19世纪后期美国三大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其他两位为马克·吐温和威廉·豪威尔斯。《一位贵妇的画像》发表于1881年,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作品丰富复杂的心理描写标志着詹姆斯文学生涯的成熟。詹姆斯通过精湛的叙事技巧,成功地描绘了伊莎贝尔·阿切尔,梅尔夫人和潘西三位女性形象。基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一位贵妇的画像》中沦为父权制社会受害者的三位女性形象,并且分析詹姆斯是如何揭示身处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处境。
< 1 2 3 4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