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作者: 刘尊明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衣曲   审美意义   身世之感   爱情观   认识价值   形象美   花间词派   乐府诗   采莲女   道德败坏  
描述: 本文就温庭筠历来最招人非议的“狂游狎邪”和“侧艳”诗词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温之“狂游狎邪”并非道德败坏,出现在他笔下的女性不仅具有“侧艳”的外部形象,而且有着“伤心”的情怀和高洁的品质,同时还融入了作者的妇女观、爱情观、审美观和身世之感,因此颇具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丁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任文   来源: 韶关师专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妇女解放   病态形象   小说创作   丁玲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描述: 丁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对男性社会的挑战与臣服——评戴晴《性开放女子》
作者: 刘敏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主人公   开放   女子   纪实文学   矛盾与冲突   男性社会   女性特征   女性形象   两个问题  
描述: 戴晴的中国女性系列“性开放女子”这篇纪实文学。作为一个本文,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戴晴是作为一个女性在进行编码,因而这个编码的规则必然带有八十年代女性特征;第二戴晴是在一个事实上的男性社会中进行编码,因而她又不可避免地在本文中带有一种向男性臣服的倾向。正是这两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当代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矛盾与冲突的“症候”。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些分析。
王西彦早期小说创作中的恋母情愫
作者: 刘剑虹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群体   中国社会   作者   创作道路   小说创作   母亲   三十年代   个人风格   女性形象   恋母  
描述: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似乎于突然之间崛起了一个青年作家群体,他们“生机勃勃,富有潜能,与变动着的中国社会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一出手就显示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且每一个都年青得让人嫉妒”。王西彦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王西彦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1930年初中毕业前夕创作的短篇习作《人生之谜》。它的价值在于作者无意中给今后的漫长创作道路,划定了一条方向线—探索普通人的人生之
叩开一个个封闭的家门(广州市妇联家庭文化活动述评)
作者: 刘忠义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叩开一个个封闭的家门(广州市妇联家庭文化活动述评)
日本女性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作者: 刘荣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日本女性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与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思路(妇女理论研讨会纪要)
作者: 刘今秀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改革开放与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思路(妇女理论研讨会纪要)
替代成就感与两性差别
作者: 刘宁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替代成就感与两性差别
妇女解放理论上的失误
作者: 刘光权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观点   妇女参政   低效益   经济规律   平等竞争机制   妇女就业   低工资   解放初期   农村妇女   妇女解放理论  
描述: 建国后,我们在妇女解放问题中,一直用一种肤浅的理论观点看待妇女解放问题。现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我们自认为已经解决或已基本解决的问题又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几年来,尤其是从1988年开始,随着优胜劣汰、平等竞争机制的出现,妇女参政、妇女就业等问题出现了危机,它震
略谈妇女成才的心理障碍
作者: 刘爱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略谈妇女成才的心理障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