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纳西·威廉斯妇女观研究
-
作者:
刘玉
来源:
福建外语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世界
种植园经济
石头天使
田纳西·威廉斯
南方淑女
妇女观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剧作家
女性人物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妇女观研究
-
天堂福地的疯女人
-
作者:
刘玉洁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他者
社会构建理论
心理分析女性主义
父权文化
边缘化
《欲望号街车》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战后至6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他继承了奥尼尔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入地描写二战前后普通美国人民的平凡生活,捕捉文化变迁和社会动荡中的人生悲剧,勾勒出带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美国风俗画面,在思想性和舞台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威廉斯的四部代表作《玻璃动物园》(1946)、《欲望号街车》(1947)、《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蜥蜴之夜》(1961)刻画了一群孤立无援的脆弱敏感的女性悲剧形象,其中《欲望号街车》则被公认为他最成功的作品,剧中女主人公布兰琪则被公认为是刻画的最
-
艾特玛托夫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玉莹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钦吉斯·托列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1928—2008)是俄罗斯文坛著名的吉尔吉斯族双语作家,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作为人道主义作家,艾特玛托夫非常注重对“人”的思考,关注人的个性和命运,从全人类的高度审视文学创作。他塑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了他对女性的态度和思考。同时,这些女性形象构成了他文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艾特玛托夫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文化、作家的成长经历和美学观三方面,来剖析其女性形象生成的原因,并挖掘这些女性形
-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女子服饰研究(1927-1937年)
-
作者:
刘玉琪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37年
新女性形象
1927
民国服装公司
风格
女子服饰
-
描述:
本文以民国时期1927-1937年十年间上海地区女子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上海画报》《良友》《玲珑》刊载的1927-1937年的女子服饰图像和相关博物馆收藏的实物为参考资料,结合实物、图像和文献的三重证据法对这十年间的女子服饰进行研究。将服饰分为上衣下裙、旗袍、西洋服饰三种类型,并根据服饰风格的转变,分阶段进行流变分析。文章通过对1927—1937年每一年女子服饰流变的具体分析,把握了一些服饰风格变化的重要节点,产生的研究成果能对博物馆收藏的旗袍进行断代分析。最后,将女子服饰与上海地区五大服装公司的发展
-
《聊斋志异》女商形象研究
-
作者:
刘玉川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商人
儒家思想
聊斋志异
商贾精神
-
描述: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女性商人为文学形象的篇目不多,这与古代中国的社会伦理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早期的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的主导政治社会思想,以此构建了一套较为严密的“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的以男女性别区分的社会格局。但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出现以往文学篇目所没有的亮点。《聊斋志异》集中描写女商贾的作品有《大男》、《珊瑚》、《侠女》、《王成》、《黄英》、《青梅》、《小二》、《鸦头》、《柳生》、《细柳》、《农妇》、《阿纤》、《阿绣》、《刘夫人》、《辛十四娘》、《白秋练》以及《云萝公主》共计十七篇。在《聊斋志异》
-
潘之恒女性交游与文学
-
作者:
刘玉昭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观
潘之恒
女性交游
女性观
女性传记
-
描述:
潘之恒是晚明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评论家。他终身不仕,一生专于交友、著述、参加戏曲活动。他独到的戏曲观被人称为“独鉴”;他的传记特别是女性传记被人称为“诸姬幸事”,他亦因为撰写女性传记而得“姬之董狐”之名。本文对潘之恒的女性交游、女性传记等基本问题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他的思想、文学特点、戏曲研究、女性观进行梳理总结,力求表现出他在晚明文学思潮和戏曲史上的独特地位。绪论简单介绍潘之恒其人,阐述本文的选题价值、研究现状,梳理行文思路。第一章:具体考察潘之恒时期徽州的风习,以及在这种风习下潘之恒的生活形态。享乐与
-
从酷儿理论角度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
-
作者:
刘玉婷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酷儿理论
女同性恋
性别身份
艾丽斯·沃克
-
描述:
艾丽斯·沃克在1998年出版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探讨了女同性恋、性爱与灵魂、灵与肉的冲突等话题,被文学界评论为沃克最为色情的一部作品,同时也被不少学者误认为是一部为女同性恋摇旗呐喊的宣言书。本文拟运用酷儿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研究作品蕴含的深刻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积极意义。首先,本文从酷儿理论学家巴特勒的“表演”理论出发,通过质疑异性恋机制的基础: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倾向的固定关系来分析文本中的同性恋对异性恋的解构;并以福柯论证的性是一个被建构的经验范畴为基本论点,探讨了这种同性之爱作为一种姐妹情谊被建构的
-
高贵的野蛮人:劳伦斯作品中女性的原始性研究
-
作者:
刘玉红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劳伦斯
原始的
原始性
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早期的人们见证了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机械社会对大自然的践踏让人们认识到工业文明的破坏性。战后的人们失去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宗教的信仰,他们开始向往原始情感自然奔放的生活。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大自然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她们对男权社会对人性与自然的破坏更为敏感。因此女性的原始情结比男性强烈,这一点在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上有清晰的体现。劳伦斯深谙女性心理,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不乏坚持自我追求的女性形象。劳伦斯试图依靠女性本能和直觉等原始情感的发泄来实现女性的自我救赎。本文试图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