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99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电影导演影像创作研究
作者: 刘晓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叙事主题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台湾电影  
描述: 台湾女性电影导演在电影工业中扮演着十分独特的角色。她们的影像创作虽然力量有限,但由于其不同于男性导演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经验,使得她们的影像作品往往带有别样的视角和表达方式。特别是自1990年代以来,台湾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女性导演,开始进入真正的女性影像创作阶段。 本文将1990年代以来台湾主要有代表性的女性导演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她们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年龄层次、有着各异的创作风格,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创作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女性议题,以女性为主角,以丰富多样的主题来表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和
女人心事:许鞍华“女人三部曲”的实在论探查
作者: 刘晓希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机制   实在论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描述: 2012年,在《桃姐》一片大获成功,赢取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胜利之后,媒体对许鞍华的关注程度再一次达到新的高潮。凤凰卫视的许戈辉、杨澜,以及铿锵三人行还有各大媒体、报纸对许鞍华的访谈一时间漫天盖地。作为一名曾经活跃在香港新浪潮电影中的女性导演,如今已年过花甲的她的确值得关注,因为她不仅是女性书写的一个范例和特例,更是因为其小成本电影的平实风格创造了奇观化后现代审美生活中的一种神话,同时,在平衡文艺片与商业电影的层面上,许鞍华给更多的导演以启示,归还了文艺片应有的地位与荣誉,行走在文艺与类型之间。本论文坚持实
清代白话小说中的才女形象研究
作者: 刘晓军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白话小说   形成原因   才女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清代女作家的大量涌现,女性日益得到解放,折射在文学作品中,就使清代小说中出现了许 多光彩照人的才女形象。清代白话小说中的才女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形象。明清以前,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美若天仙,清代文学家们在此基础上让女性变得才华横溢,这让读者 们感到耳目一新。才女形象的出现使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丰满,同时清代白话小说中的才 女形象也是清代女性生活的剪影。对于清代白话小说中才女形象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清代女性 文学、清代女性生活,及清代文学家们的创作心理予以很好的把握。因此,清代白话小说中的才
女性义弱化:“女强人”、“女博士”、“超女”的修辞分析
作者: 刘晓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强人   女性义弱化   女博士   超女  
描述: “女强人”、“女博士”、“超女”是目前社会上使用频繁的词语,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很值得研究的一类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主要选取“女强人”、“女博士”、“超女”这三个词语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在广义修辞观的指导下,以语义分析为突破口,从修辞学和文化学结合的视角切入,运用修辞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深入论述“女强人”的“异化”命名、“女博士”的修辞化命名、以及“超女”的中性化女性形象,进而阐述这三个词的女性义弱化现象,揭示这种女性义弱化现象背后隐藏的潜意识的文化根源。
对邪恶的认知与超越:《伊甸之东》主题研究
作者: 刘晓琴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甸之东》   斯坦贝克   邪恶  
描述: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最为雄心勃勃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想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阐释传统的善恶主题。他要表达的观点是:邪恶是我们每个人身上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有能力选择善从而超越我们自身的恶。 善恶观念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由于其源远流长,邪恶的形象不断的出现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可以作为文学原型的东西。 本论文中的邪恶观念属于道德的范畴,而非宗教的范畴。它是指当事人由于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生理的或心理的伤害。 为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斯坦贝克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被评论家斥之为“不可信”的女
海斯特·白兰:孤独的社会变革者——试析霍桑的社会变革观
作者: 刘晓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字》   孤独   霍桑   社会变革  
描述: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自其问世以 来,这部作品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这部作品中,霍桑成功地塑 造了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海斯特·白兰。本文作者认为,海斯特的 抗争体现了霍桑的社会变革观。 霍桑在《红字》中以女主人公海斯特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向往真正的 美好爱情为线索,表现了海斯特对更为合理的社会新秩序的不懈追求。霍桑赞 同海斯特为争取自由幸福和纯洁爱情进行的斗争。在作品中,霍桑以充满同情
分裂中的女性形象:简·爱与疯女人
作者: 刘燕   刘晓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既有向传统挑战的叛逆一面,又有与社会妥协的保守一面。本文分析了《简·爱》中的疯女人就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简·爱与疯女人这两个形象正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分裂的女性意识的体现,论文进一步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及其双重的写作策略。
大学生视角下女性广告形象探究
作者: 李爱哲   刘晓岚   来源: 新闻战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绪和情感   学生时期   男性形象   男性消费者   电视广告   广告形象   机械识记   女性题材   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  
描述: 对于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现代人来说,广告已经充斥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其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广告的制作方在广告中经常使用女性形象和女性题材的比例,占据了整体广告的90%以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符号和社会文化符号,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刘美丽   刘晓红   来源: 老区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现实   女性意识   简·奥斯汀   女性自我  
描述: 简·奥斯汀是19世纪初叶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后人留下了六部不朽作品,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关注自我的生存状态,敢于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展示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新论
作者: 贺智利   刘晓荣   来源: 哈尔滨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人的解放   性格气质   妇女解放   小说创作   茅盾小说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子夜》  
描述: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新论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