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传统到本真:1990年代电视剧女性形象的演变轨迹
作者: 侯学智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期待   女性形象   文化符号   电视剧  
描述: 1990年代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越来越走向丰满与成熟,女性意识的开掘也不断深化,整体上呈现出由传统到现代到本真的变化轨迹。透过本时期电视剧女性形象的演变轨迹,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符号与其所传达的时代信息。
男权文化下的双重期待和幻想
作者: 侯学智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角色定位   文化心理   女性形像  
描述: 《聊斋志异》刻画了众多的理想女性形像。这些理想女性形像其实是作者内心欲求和企盼的产物。蒲松龄把女子的美色作为吸引男性的首要因素甚至是唯一因素来表现,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作者作为男人不自觉的暗中希冀和追求。同时作者歌颂妻妾之德,标举贤妻良母,把女性在家庭内的角色功能强化到极至。蒲松龄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特征及角色定位,是从男权社会的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的,反映出男权文化下男性对女性的的双重期待和幻想。
男权文化下的双重期待和幻想——谈《聊斋志异》中的理想女性形像
作者: 侯学智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角色定位   文化心理   女性形像  
描述: 《聊斋志异》刻画了众多的理想女性形像。这些理想女性形像其实是作者内心欲求和企盼的产物。蒲松龄把女子的美色作为吸引男性的首要因素甚至是唯一因素来表现,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作者作为男人不自觉的暗中希冀和追求。同时作者歌颂妻妾之德,标举'贤妻良母',把女性在家庭内的角色功能强化到极至。蒲松龄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特征及角色定位,是从男权社会的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的,反映出男权文化下男性对女性的的双重期待和幻想。
《聊斋志异》情爱故事中的文人中心意识
作者: 侯学智   来源: 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意识   补偿心态   情爱故事   《聊斋志异》  
描述: 在《聊斋志异》的情爱故事中,贯穿着一条思想主线,那就是浓重不化的文人中心意识。它体现在:一、以书生为叙述主体的故事建构及文人高标自许的尊我心态;二、为满足书生人生需求而设的女性形象及其价值评判;三、寄寓着作者激越难平的孤愤心理和补偿心态,体现着文人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
《聊斋志异》理想女性的角色定位及其价值功能期待
作者: 侯学智   来源: 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价值   聊斋志异   女性角色   文化心理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实是作者内心欲求和企盼的产物,其角色定位及其功能价值期待是从男权社会的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点的,反映出男权社会"女为男用"的角色价值意识,折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男权文化心理。
生命的划痕:谈九十年代的女性散文创作
作者: 侯学智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散文热   多元价值   女性散文   女性话语   文学创作   散文创作   划痕   文化体制   散文写作  
描述: 中国世纪之交的散文热中有一道鲜艳的风景:女性散文的繁荣。它随世纪末女性文学创作的潮头,在经济、文化体制转型和多元价值展开的广阔背景下,
女性话语与女性文化重建--世纪末女性散文的文化省察
作者: 侯学智   来源: 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散文   女性话语   文化重建  
描述: 世纪末女性散文随世纪末女性文学创作的潮头,以强大的话语势力和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女性特有的审视生活的角度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女性写作特有的新叙事状态和方式,言说自己,感悟人生,追寻“自我”,体认存在,使散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划痕,情感的皱折。一方面,它确立了女性文化的主体地位,同时,它张扬了女性文化的生命化、个体性情感性特质,对女性文化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