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一鸣】搜索到相关结果 53 条
-
三点缺憾-对女性文学新的审美流变“荒诞”的再思考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西部学坛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三点缺憾-对女性文学新的审美流变“荒诞”的再思考
-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诗学
两性和谐
-
描述: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 ,它是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 ,对于 2 0世纪 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 ,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
女性:认识你自己:论新时期女性自审意识的觉醒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灵魂
《玫瑰门》
张爱玲
生命本体
新时期
王安忆
认识你自己
女性自审
自审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未经批判的生命是无价值的。” ——苏格拉底 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最早从追寻理想爱情之命题崛起,很快,转向对女性作为社会人自我价值的寻求。作为披荆斩棘的先驱者,张洁们在“女人不是月亮”这一抗争性的命题内完成了昔日的辉煌;继之,年轻的刘西鸿则以崭新的特区女性风貌,亮出了“女人也是太阳”的自豪,她们以新时代女性的潇洒风采,完成了几代妇女为之奋斗的理性超越,使张洁们求索的沉重找到了炼狱的出口。
-
香港女性文学概观(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行进的分支之一)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香港女性文学概观(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行进的分支之一)
-
解构神话——徐坤的意义之一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叔叔的故事》
创作手法
女性主义文学
人物性格
《狗日的足球》
人物形象
小说
徐坤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及其批评的黄金时代。作为女性文学世界中一个深层文化意义层面和美学意义层面,女性主义文学无疑是一道
-
任一鸣评论二题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新疆回族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任一鸣评论二题
-
明代女子佩饰“禁步”研究
-
作者:
泥一鸣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女性形象塑造
禁步
组玉佩
物质文化
-
描述:
明代有一种叫做“禁步”的配饰,男女皆可佩戴,本文主要讨论女子佩戴的“禁步”。“禁步”是随着人体的行动跟着晃动并发出碰撞声响的佩饰。单从形制来讲,明代女子佩戴的禁步与以往朝代的组玉佩有很多相似之处。经过初步的研宄,可以梳理出它的主要类型。依据禁步佩戴的位置,分为佩挂于腰间的腰佩式禁步和佩挂于胸前的坠胸式禁步两大类型。从佩戴意义来讲,“禁步”是对女子行步速度和行动声音的一种限制,体现了对女性审美的要求。本文主要就“禁步”的源流、“禁步”的形制、佩戴者的身份、佩带的场合以及女性审美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首先,通过
-
关于撰写《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史》的思考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时代与文学喧嚣变革的潮流中崛起,不仅显示出女作家令人瞩目的空前创作实绩,使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之命题真正具有了史的地位和意义,而且,至20世纪90年代,一种具有鲜明性别主体意识的学术思潮和女性批评文化的兴起,
-
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五四女作家主体精神与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北京大学妇女问题第三届国际研讨会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五四女作家主体精神与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
强悍的上班女郎
-
作者:
李一鸣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办公室
女权主义
主流电影
故事
主流叙事
都市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黑社会犯罪
-
描述:
上班女郎的故事可以看作是现代都市女性自己的传奇,它们的出现给女性进入电影的主流叙事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大多数电影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一种类型化方向发展。例如它的故事、人物、背景以及情节模式,甚至嵌入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大多数常规化的电影来说,战争、冒险、黑社会犯罪和大多数动作片基本上是男性一统天下和角逐于其中的世界,而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