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学导论
作者: 韩贺南   张健   来源: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学  
描述: 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立项项目:本书共分11讲,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和女性主义的观点,传统社会研究中漠视与妇女相关的话题和领域等方面探讨了女性学问题。
辽宁海城妇女组织落户军营
作者: 韩敬党   沈莹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辽宁海城妇女组织落户军营
九渡河妇女建设新农村成绩大
作者: 蔡亚芹   韩淑剑   来源: 京郊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积极参与   进家庭   活动内容   新农村建设   乡村   文明建设   指导中心   家庭参与   妇女组织   文明家庭  
描述: 九渡河妇女建设新农村成绩大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作者: 韩玉琪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比喻   知识分子   讽刺   艺术特色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围城》中的艺术特色,分别写出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人物文化背景,女性人物形象,语言的写作特色,比喻的运用,以及最后对于小说主题的具体分析。艺术特色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而构成艺术特色就需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与语言的合理运用相结合。本文首先对《围城》中的人物背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引出后文的一系列深层分析。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
作者: 韩松落   来源: 读者(原创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农庄   马克·吐温   家禽家畜   日本媒体   纺线   饲养   古装   传奇   女性人物  
描述: 世界闻名的绘本画家,被日本媒体评为"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第一名;住在美国一座农庄里,穿着四处淘来的古装,种植作物,饲养家禽家畜,纺线织布,用柴火熬汤;活了94岁,跨越两个世纪。这是怎样的一位传奇女性?
浅析王安忆笔下上海女性的生活态度
作者: 韩亚男   来源: 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态度   王安忆   影响   上海女性  
描述: 新时期文学呈现出群星璀璨,群芳争艳之景。王安忆无疑是其中一颗闪亮之星。在这期间,她塑造了一个个多变而复杂、鲜活性感的女性人物。她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身对人性的认识,关注人物的命运和上海女性生活的价值取向,以深刻之笔揭示了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从求实善变、趋奇好胜、安于依附、坚强韧性四个方面去表现上海女性的生活态度。
浅析《女巫的面包》创作与批评中的厌女症现象
作者: 韩晓萌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巫的面包》   厌女症现象   评论   创作  
描述: 欧?亨利(O Henry)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幽默,结局常常出人意料之外。《女巫的面包》(Witches’ Loaves)正是其中的一篇代表力作。故事中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与讽刺以及评论界对这篇短篇小说的评价都体现出了浓郁的厌女症情绪。因此,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通过作品中的细节以及评论中的焦点来分析作者以及评论家的厌女症倾向。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基于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视角
作者: 韩晓丽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雅思贝尔斯   福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女性人物  
描述: 文章试图以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自由观为理论视角透析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人物对自由的追求,将对此作品的研究提高到哲学层面,从而发掘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塔莎奶奶: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作者: 韩松落   来源: 润·文摘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Tasha·Tudor(塔莎·杜朵),一位生活在美国佛蒙特州乡间的老奶奶。她是美国著名的生活艺术家,被日本媒体评选为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第一名。塔莎奶奶一生致力于儿童插画,共出版绘本作品二十多种,曾荣获美国专门颁发给持续贡献心力于优良儿童图书制作及推广的Regina Medal金牌奖,成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插画家。在她的画里,孩子们充满活力和野性,小动物们都聪明自得,画面色调和场景温暖动人。Tasha·Tudor于2008年6月18日长眠于世,享年92岁。 1915年——上一个世纪诗意尚存的年代,她出生在一个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关注
作者: 杨萍   韩少斐   来源: 教书育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特征   社会性别   女性作者   家庭角色   男女性别   男性人物   性别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   课文内容   女性人物  
描述: 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感染性,是学生认识男女性别社会特征的重要的渠道。尤其在小学阶段,他们在这段时期所接受的性别文化,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会以教材中接受的男女性别文化来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
< 1 2 3 ... 13 14 15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