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狄更斯,杨静远】搜索到相关结果 53 条
-
内蒙古蒙古文学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综述(1977-2013)
-
作者:
阚海英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族研究者
鲁迅
中国
现代文学
-
描述:
比较文学成为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标志和先锋。从文化交流的本意而言,强调个别文化传统的个性和差异是为了突出其发展路径中不同的偏重,以求在阐释性的交流中达致相互之间的理解、借鉴和融合。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不仅对蒙汉民族交流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为当代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因素。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对探求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发展轨迹,总结蒙古族文学史发展规律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作家研究、作品研究、艺术审美研究等方面。研究论文比前期(1949-1977年)发表的更加可
-
笔花钗影录
-
作者:
英
毛姆
高健
来源: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英国
现代
-
描述:
这部小说首先是一部讽刺作品,一部“谤书”,它的嘲弄对象则是以书中的德律菲尔(影射哈代——虽然毛姆曾予以公开否认)和阿罗依·基尔(影射休·沃尔波尔)等为代表的当日英国文坛的种种窳风恶习,仿佛一部英国的《儒林外史》。《笔花钗影录》同时又是一曲赞歌,赞美的对象即德律菲尔的前妻、书中的女主角露西:这个风情万种的地母形象堪称毛姆笔下最迷人的女性角色,这个形象几十年来一直魂牵梦绕在作者的胸臆之中,久思将其写入自己的作品而苦于不得机会,直到《笔花钗影录》开笔,这个渴望已久的机会才终于水到渠成;毛姆本人也毫不隐讳地坦承这
-
组织辖区女性学煲广式靓汤
-
作者:
贾少强
姜英
来源:
盐田新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组织辖区女性学煲广式靓汤
-
货运家庭女性学做客家菜肴
-
作者:
贾少强
姜英
来源:
盐田新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货运家庭女性学做客家菜肴
-
舒群当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张英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舒群
形象
创作
女性
-
描述: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之一,舒群的创作不仅高扬了爱国主义旗帜,而且展示了作家独特的审美理想。新中国成立以后,舒群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是独树一帜,众多女性形象的刻画丰富了现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显示了作者多样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挖掘、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关注,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意蕴和美学风格。
-
台湾文学期刊《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徐英春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现代文学》
-
描述:
在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中,中国女性一向缺少应有的社会地位,而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女性们,不仅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人格尊严可言。台湾文学期刊《现代文学》塑造了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缺少家庭庇护,遭遇亲情背弃;缺少一技之长,身心都遭受社会各方面的压迫和欺凌;情感路途曲折、坎坷,曾经拥有的希望幻灭,虽然努力挣扎却无法摆脱厄运,最终只能随波逐流,在不幸中继续沉沦下去。
-
略论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 ——从《京华烟云》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谈起
-
作者:
朱巧英
梁素芳
来源:
河南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复杂性
林语堂
-
描述:
《京华烟云》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大都外美而内秀,可以看出林语堂有一定的女性崇拜思想,但由于传统男权意识的影响,无论他描写的女性如何优秀,也是他站在男性审美立场上发言的,由此可以看出林语堂复杂的女性观。
-
从精神分析角度论《蓝眼睛》中保罗的女性形象——带着创伤去生存
-
作者:
马英萍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梦
扭曲
置换
替代性满足
-
描述:
在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蓝眼睛》中,保罗作为小说中的一个黑人女性形象,小时候受到家庭冷落,婚后爱情幻灭,完美性生活成为泡影,并在白人的歧视下痛苦地生存。保罗在白人主导的社会生存,有诸多的创伤,诸多未被满足的被压抑的欲望。保罗以弗洛伊德理论中置换和扭曲的形式,梦的形式,治疗创伤,寻求着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发泄,最终以认同白人生活和价值观的方式使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却也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一个可悲的没有自我的黑人妇女形象,带着创伤在那个白人主导的社会求生存。
-
男性特质视角在西方明清研究中的运用——以方法论的转向为中心
-
作者:
薛英杰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反本质化
社会性别权力关系
反同质化
明清研究
-
描述:
随着西方性别研究和明清女性研究的发展,男性特质成为西方明清研究的重要视角。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1年间)明清男性特质研究以反本质化为立场,分析部分男性群体对传统男性角色的偏离,以打破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本质联系。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研究以反同质化为立场,揭示明清男性特质的多样建构及父权制的运作方式。对社会性别权力关系讨论的不足是明清男性特质研究的主要问题。明清男性特质研究需要利用男性对女性的拥有权、女性主体性和男性同性社交欲望等概念,以深入考察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更好地实现批判父权制的目
-
日耳曼系民族与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之比较——从《贝奥武甫》和《阿勒帕米斯》中的女性形象说起
-
作者:
蒲红英
王吉祥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耳曼
《阿勒帕米斯》
平行比较
哈萨克
《贝奥武甫》
女性形象
-
描述:
《贝奥武甫》和《阔布兰德》分别是日耳曼系民族和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的典型代表,不论是平行比较研究的视角,还是关注女性形象的视角,都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经过对比,不论是在坚毅赛过须眉主题下,还是在温情消解暴戾主题下关照,女性都是英雄史诗暴力嗜血语境中一股清新的力量。虽然这些女性生存于差异很大的古日耳曼海洋文化和古哈萨克草原文化背景之下,但作为英雄史诗男性主导话语权时代英雄们雄伟身躯旁的柔弱女子,她们都摆脱不了第二性、被奴役、被损害、被忽视的地位。两性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等的平等只有等到女性经济自主能力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