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搜索到相关结果 528 条
-
李贺与艾略特诗歌女性形象的新批评式比较研究——以《荒原》和《苏小小墓》为例
-
作者:
李梅英
罗聪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贺
新批评
艾略特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英美诗歌研究及比较研究领域,至今仍未有诗论能够超越“新批评”。新批评派和象征主义诗歌奠基人T.S.艾略特的诗歌不仅有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传承,还表现出与我国诗人李贺相似的“奇喻”特点,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以两位诗人的代表作《苏小小墓》和《荒原》为例,探讨他们相似的创作背景、创作心境、创新追求及对传统的借鉴。
-
商品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
作者:
苏碧亮
谢慧英
来源:
当代传播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传播媒体
女性形象
异化理论
-
描述:
文章以异化理论分析了现代商品广告出现异化女性形象的现象,指出其后面的根源正是消费主义观念的膨胀,是商业资本与现代传媒共谋的产物,其中也有封建男权本位思想和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
-
津岛佑子小说《宠儿》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先科
林巧英
章小叶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津岛佑子
假性怀孕
《宠儿》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宠儿》中,津岛塑造了一个深陷矛盾与不安的女性形象。作为母亲和身为女性,主人公高子一方面逃避着普遍意义上的"母亲"职责,一方面却对假性怀孕的"宠儿"寄予期望。其生活中先后出现过三位男性"伴侣",却最终放弃了建立完整稳定的家庭。《宠儿》中女性形象的自我矛盾体现了津岛对母性和两性关系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是女性自我存在的一种确认方式。
-
女性意识的萌芽:论王鲁彦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周春英
孟莹莹
来源: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王鲁彦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很多,但很有特色,尤其是李妈、阿芝婶、陈老奶这三位女性,她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显示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命运。从她们身上体现出中国女性从接受命运的安排、服从外在势力的调派到积极改善自己的现状这样的发展轨迹,女性意识开始萌芽。
-
评劳伦斯生命中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秦学锋
杨东英
杨东益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关系
爱情
劳伦斯
女性
-
描述: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对男女关系的深入研究和对爱情的探索与理解是无人能及的,这些得益于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特殊的生活经历。本文首先对劳伦斯与他生活中所遇到并交往的不同的女性及他们在劳伦斯小说中的原型进行评述。指出现代社会正常、美好的男女关系是相互结合而又要保持彼此的独立性。
-
当代女作家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董锋
张英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家族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作家视域中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而言承载了更多自我人生的体悟与身心的问责.此种女性自我身心意识体现在文学创作与女性之社会性展现这两个层面.本文透过当代女作家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阐释人物的心灵空间与人性特征.
-
重析早期历史传奇中女性形象的近代内涵
-
作者:
李舜华
余伟英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内涵
女性形象
早期历史传奇
-
描述:
在宋元说话中,原是儿女故事与英雄传奇并重的。早期的章回小说首先突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时,重建历史秩序的英雄事业成为叙述的重心,而家庭与色这一纯粹的个体欲望,便被视为英雄实现建功立业这一社会欲望的障碍,成为备受冷落又无法摆脱的情节——它实际成为一种潜在因素,而支配着历史传奇的整体结构。当小说完全摆脱了对帝王将相的描写,当英雄走向神魔化、走入家庭闺阁的市井风情时,这一潜在因素便逐渐走向了前台。从历史传奇到神魔到世情,女性形象逐渐由湮没到喧哗,但个中的否定内涵却是一脉相传的。
-
《诗经》女性审美的社会诉求
-
作者:
傅建萍
刘凯军
付建英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诉求
《诗经》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过对《诗经》女性形象、性格命运的描写,解读《诗经》时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诉求及其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揭示女性在《诗经》时代的命运。
-
喜悦美学:什梅廖夫小说《不竭之杯》管窥
-
作者:
王希悦
王英杰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竭之杯
圣像
喜悦美学
什梅廖夫
-
描述:
俄罗斯式的喜悦不是人对物的享乐,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它突出的是领悟上帝的启示并融入其中。在什梅廖夫的小说《不竭之杯》中,喜悦作为一个显著的主题,不仅起着构建情节的作用,而且是贯穿小说始终的轴线。从喜悦之美、喜悦之源、喜悦之径3个维度对该小说的分析显示:喜悦与美不可分割,喜悦是美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可以达到美。小说中的喜悦主题与女性崇拜观念有深刻渊源,与圣母及索菲亚等永恒女性形象密不可分。通过宗教、圣母圣像的中介,喜悦美学得以充分彰显。
-
试析《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郑成英
李道柏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黑人
莫里森
小说
女性
-
描述:
试析《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1
2
3
...
47
48
49
...
51
52
53
>